新聞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 Undergrad, H.K.U.S.U. Instant News

嘉賓就主權移交廿載 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發表評論

【學苑即時】21:34 大專學界七一論壇 -「赤禍殘港二十年 抗擊外侮奪主權」於晚上 8 時 30 分開始,嘉賓有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香港革新論》主編方志恒教授、作家盧斯達,主持人為香港大學學生會幹事會會長黃政鍀。

主持人黃政鍀先提到對於 1997年香港由英國殖民地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一事,現今許多人已避免使用「回歸」此字眼,而是比較中性的「主權移交」,大專學界則用帶負面性的「淪陷」,三名嘉賓就此現象發言作評論。

陳浩天:政權打壓下 學校將成最後的堡壘

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對大專學界的聲明感到安慰,指出這能夠從學校向外傳達香港被中共殖民的訊息。陳指《基本法》保留英國殖民統治的體制,由此而言香港仍然是一個殖民地。中國政府在主權移交後在港作出人口清洗,在教育政策上推行國教及普教中向下一代洗腦。他明言香港人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前途愈見悲觀。年初行政長官選舉的參選人只討論如何就基本法 23 條立法,陳對日後支持民主的市民能否舉辦集會感到擔憂。另外,他表示經過政權的打壓,街頭抗爭可能會日漸式微,學校可能成為最後的堡壘。陳引用上世紀 80 年代的南韓學運為例,指將來會如昨晚的集會一樣以學生會名義舉辦。他又表示不鼓勵學生「去衝」,因為學生沒有泛民主派的支援,不同於昔日在學運中被拘捕的學生,仍能夠參與選舉成為議員。他強調參與獨立運動的學生需付上極大代價,前途可能盡毀,並呼籲大眾給予學生空間。

盧斯達:傘運年後民主陣營忙於選舉 未有好好梳理整個情況

作家盧斯達先表示學界代表毋須因天雨後的安排致歎,並稱昨日與今日的集會都是由學生主導下才能成功進行。他認為在 2014 年八三一框架後,人們未來得及梳理變化,雨傘運動後大家忙於選舉,整個民主陣營都未有在運動後作出檢討,把能量都投放至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中。

盧斯達指出中國一直把一國兩制詮釋為其全面管治權,又不承認中英聯合聲明,只把基本法視之為歷史文件。他又指出今天的和平集會卻遭打壓,昨日的尖沙咀儼如宵禁。他指港人從未嘗試中國違反承諾後,可以有何應對方法。他表示有立法會議員被取消其議員資格後,一條明顯的界線出現,自由不復存在,大家不是故意去觸及此界線,而是必須有人去觸及。另外他又指泛民主派不會稱香港是「被殖民」,因他們怕會落中共話柄。他指現時反對派面臨停滯,並反問 03 年七一前的香港是否沒有政治。他指當時除了七一外,港人沒有太多其他政治參與,並認為穩守一國兩制是最安全的做法。他指範式轉移遲遲未到,縱然大家的想法變得不同,大家卻忙於選舉以致無暇去理解 14 年後的經歷。

方志恒:爭取自治較具正當性 理解港獨訴求是源於反共情緒

方志恒先表明自己的立場為「自治派」,所編寫之香港革新論亦屬自治論述。方以學術角度分析今天的中港關係。他指出一個國家兩種國族主義,一為「國家國族主義」,一為「邊陲國族主義」,他認為香港人的取向係保留後者。當集權嘗試吸納邊陲時,只會形成更強烈的本土抵抗。方認為 2003 年是重要的轉捩點,港人漸漸有強烈的反共情緒,反映民心未有回歸,當有愈來愈多跨境協作機構,如 CEPA,開始將中國和香港邊界模糊,加強香港與廣深的合作,使香港人不能掌握其經濟權力,而是需要依賴此等協作平台。方又指出政治上,中聯辦角色愈趨重要,在 2007年及 2012年否決普選及 2014年以框架加強操控香港可見一斑。儘管國民教育被撤回,其意識形態卻已推展到不同學科,又有不少中港交流團,強調建構學生的單一中國人身份認同。他重申本土運動擴散得如此快正因集權與邊陲國族主義之間的碰撞。

被問到支持自治的原因,方表示自治是較具正當性的政治訴求。他指經歷近年的事情令他理解港獨的倡議是源於反共情緒,獨立是對北京一個強烈的情緒反彈和失去信心的反應,但考慮到本地民意、中國大陸的形勢及國際社會三個層面,他認為自治是香港最好的出路。他亦坦言現時無人能決定哪一條路最容易成功,惟盼大家互相尊重,各自努力。

下一則
上一則
2017 年 7 月 1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