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新聞

【大選快訊】專訪候選普選評議員李嘉翹

2019 年 1 月 21 日

【學苑專訊】二零一九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將於一月二十八日至二月一日期間舉行,而中央諮詢大會亦會於本周進行。本刊訪問候選普選評議員李嘉翹,了解其政綱及理念。

李於訪問中表示希望能夠加強與基本會員的溝通,並就不同的議題作研究及調查後向校方或學生會反映意見,又希望可以定期出版《PC Voice》。就校政方面,李希望關注膳食、資訊科技及交通事務的議題,而會務上則希望關注新生註冊日的問題,李根據以往經驗指新生註冊日多時發生爭執,因而希望檢討如何減少新生註冊時等候的時間。對於時政的關注,李認為近年香港的法治在某程度上受到一定損害,因此希望來年能夠引起同學關注香港時政。另外性小眾平權亦為其關注的議題之一。

 

李:候選普選評議員李嘉翹

 

問:請自我介紹。

李:我叫李嘉翹。我在二零一五年便開始在港大讀書,原先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其後我在二零一七年退學,去年再報讀港大,轉讀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課程。現時為一年級生。

 

問:參選普選評議員的原因?

李:參選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根據自己這數年的經驗,我覺得同學對學校事務、學生會會務,以至香港的時事,對比起以往沒有那麼關注。我希望透過參選去提升同學對不同事務的關注程度。第二,近幾年港大內外的爭議增加,然而同學未必有足夠時間了解事態發展,因而產生很多誤會。我希望以普選評議員的身分,善用這個跟同學溝通的渠道,令同學能全面了解事件,減少誤會和無意義的紛爭。

 

問:為何提名期重開後才遞交提名表格?

李:在提名期開始前一直有參選意欲,但沒有交提名表格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自己還沒有一個成熟和完整的參選理念。在提名期結束後,見到沒有人參選中央幹事會和普選評議員,覺得自己可以為學生會和學校做更多的貢獻,因此再補交提名表格。

 

問:有何重點政策希望在來年推行?

李:如果能夠當選,我會加強與同學的溝通,因為同學未必有足夠渠道接觸到資訊。我希望可以增加渠道,讓同學接觸到不同資訊。第二,我會就不同議題去做研究和調查,例如做問卷,再跟校方或學生會反映學生意見。第三,我會定期出版《PC Voice》,現時計劃一個學期出一本,具體內容會針對該學期發生的事件,或是我自己做的研究。如果有過多內容,我會分拆做不同部分,再分幾期在該學期出版。但仍希望一個學期一本,透過不同方式派發給學生,例如在舍堂、街站派發,讓更多同學能接觸到。

 

問:簡述一項來年最關注的議題?

李:就校方議題,我會比較關注膳食和資訊科技方面的問題。我現在已經開始收集會員的意見。在膳食方面收到比較多的意見是,膳食的質素和價錢有改善空間,有意見同時反映校園餐廳能否在特定時段只開放給學生。我會在這個學期再作調查和研究。資訊科技方面,就是校園內的 wi-fi 網絡供應,或是課程註冊的問題。HKU Portal 系統的穩定性都是同學關注的議題。另外就交通事務,有同學提到校方提供的接駁巴士的安排可以更為完善。還有同學反映地鐵站出口在繁忙時段有人龍,我希望能夠跟校方商討如何解決問題。

就學生會會務,正如剛才提到,我帶望能令更多同學了解學生會會務。我會關注有關新生註冊日的問題。新生註冊日是新生進入大學面對的第一個活動,但根據過往經驗,新生註冊日都會有很多爭執和問題,難以做到新生註冊日令新生了解學校的目的。我希望探討如何減少新生的註冊等候時間,讓新生有更多時間了解學校。

就著香港時事,我關注的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法治,香港近日不少新聞都跟法治有關。香港法治某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傷害,我未必能單憑個人的能力改變整個現況,但我仍希望能引起同學的關注,令同學認識更多與法律和法治相關的事。另外是有關性小眾的平權。

 

問:如有幸當選,會如何收集基本會員的意見?

李:首先,我會透過集體郵件收集基本會員的意見。另外我會透過街站等形式,向同學派發刊物,希望能與同學有面對面的交流。此外,我會通過不同的社交平台例如 Facebook、Instagram 和 Goop 與同學交流。我希望可通過不同帖文,讓同學有機會留言。另外,我希望利用網上問卷(Google form)收集同學的意見。

 

問:希望加入哪個評議會常設委員會?

李: 大學事務委員會、財務委員會、時事委員會及修憲委員會。

 

問:你認為同學不了解評議會的原因是?同學和普選評議員的交流有何改善空間?

李:我覺得同學不了解評議會,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接觸到與評議會相關的資訊不多,他們比較認識學院、學會、屬會的活動,但評議會對他們而言感覺比較遙遠,而他們平日比較難直接參與評議會事務。另一方面是學生認為評議會對他們影響不大。我覺得普選評議員作為同學代表,最重要是與同學有所交流。我認為最需要的改善空間是收集同學的意見的方式,我認為要有更多面對面的溝通。如果有幸當選,我會在任期內透過街站等形式,與同學有面對面的交流。

下一則
上一則
2019 年 1 月 21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