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校委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兼現屆學生會會長葉芷琳[1]
問:請介紹你的政綱以及你最希望於任內完成的承諾。
葉:今年度港大將會再有兩個副校長履新,因此希望自己能在當選後加入遴選委員會監察兩位未來副校長的質素,以確保他們能貼合到大學和學生的需要、能幫助大學長遠發展。其次,港大深圳醫院佔用了港大很多的資源,所以關注港深醫院亦是政綱之一。再者,立法會曾於去年香港各所大學發生警民衝突後,收起對理大、中大及港大的撥款並稱措施「並非為懲罰大學」,這同樣值得被關注,因為政府對大學的撥款足以令政府有足夠的議價能力使其向學校施壓、逼使其執行國安法。另外,聞及院長遴選制度即將刪減學生代表,改由校長直接委任,因此希望在大學不同的委員會都能保存現有的學生席位。最後,希望任內能請到張翔校長與同學作公開會面,令雙方能夠作出溝通以交換意見。
問:請闡述你的政治取態。
葉:我認為自己的政治取態相較之前變得闊了,現在更偏向於分開每一件事獨立去採取相應的立場。於政治光譜而言則是偏本土。
問:你認為自己比起另一位候選人有何優勝之處?
葉:因為自己是現屆學生會會長的關係,在校政和實務上會比較熟悉,加上自己跟校方以往也有良好溝通,也更了解大學架構且實踐經驗較多。
問:假如你有幸上任,會以甚麼基準來判斷投票取態?
葉:我認為要視乎該議案能否保存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而且同時也會基於師生共治原則去投票,兼顧學生和教師的意見,亦會在投票前確保議案能對大學未來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問:假如你有幸上任,會如何收集同學意見?
葉:除了透過學生會現有的渠道和同學接觸外,亦會透過設街站和社交媒體積極與同學溝通。
問:請評價近一年來校委會屢次通過的不公議案。
葉:就住校委會架空教委會解僱戴耀廷副教授一事,這無疑是對香港學術自由極大的衝擊。校委會此舉違反了香港大學規程中「校委會須得到教委會的建議下方可以解除教授的教席」的條款。就國際層面而言,外國的大學也不會因為教師於社會上有積極的政治參與而將其解僱,因此港大就事件的做法是極不合理。另外,這亦引起了將來會否有更多學生、教師因其政治參與而被解除學籍、教席的隱憂。現時大學會經過紀律委員會去決定學生學籍會否被保留,但由於一部分同學曾在反送中間被拘捕及起訴,屆時紀律委員會的決定或存有變數、很大可能會引起爭議。
至於校委會無視學生反對任命兩名中國學者為副校長一事,校委會不就事件作公開解釋的做法不能接受。申作軍及宮鵬不僅是校委會的副校長,同時亦是學生的副校長,再加上兩人在自知自己引起極大爭議的情況下絕對有責任出面向大家解釋,而非要公眾三催四請。先不談政治立場,這僅僅是一個負責任的副校長候選人的份內之事而已,對兩人迴避公眾的行徑感到失望。另外,自張翔校長上任後經已有數位副校長先後離職,先前更任命了兩位中國學者成為副校長,再加上現時仍未清楚未來兩位副校長會否同樣具有中方背景,大學被政治滲透必然會影響決策層,使其將政策傾側至中共一方,非常危險。
問:請評價現時校委會的組成方法。
葉:第一個校委會的問題是被詬病已久的特首校監必然制,它是自英治時期後遺留下來的產物,該制度的訂立是參照至外國的大學,惟外國大學的校監普遍僅屬榮耀性質,並無實際權力。特首校監必然制於香港經已不合時宜,因制度賦予了特首太大權力,使政府能直接干預大學決策,因此港大學生會及一眾港大學生曾多次爭取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 ,或將其更改為榮耀性質、褫奪其委任權。
第二個問題是校委會委員的校內外人士比例,現時屬校委會委員的校外人士太多。之所以於校委會引入校外人士是基於「委託人制度」(Trustee model of representation),旨在委任有獨立思考且來自各種專業的人來為大學決策。然而在現今港大的狀況底下,特首有權委任校委會主席,而校委會主席又有權委任其他校委,最終導致校內外人士的比例失衡。加上,校委會委員大多抱有自己的政治取向,未能達致「委託人制度」的本意。但是,校委會內有太多校內人士亦並非妥當,因校委會會處理大學的財政和不同的人事任命,因此若過多校內人士進駐校委會都會令到校委會的決策方針向本位主義傾斜而忽略校外因素。
第三個問題是校委會主席和委員的任命權,就外國大學而言,委託人制度大多能在校委會中行之有效,校外委員比校內的多。港大的問題出於任命權中,在外國大學中任命權並非出於校監或校委會主席,而是由大學提供名單進行遴選,因此若港大能朝著這個方向改革將使架構更完善。
問:你就改革校委會有何看法?
葉:一如上述所提及,應該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或將其改為純粹的榮耀性質。其次,將校委會主席和校委的任命權下放至校委會自身。然而,這較難達到,因港大有條例(Ordinance)和規程(Statute)之分。條例須在立法會中方可更改,爭取在立法會更改一條對政府有利的條例是寸步難行;相較之下規程則有更大可能能達成,校董會在獲得校委會建議下便可通過更改規程。因此所有東西都是一環扣一環,需要時間要慢慢去改革,加上現時阻力較大,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問:請評價校方清拆連儂牆一事。
葉:學生會以往透過校舍事務委員會(Accommodation Committee)租借了數個攤位作連儂牆,現時租約經已屆滿。校方其後以「人流過多、安全問題 」為由下令清拆於大學街的連儂牆,可見校方打壓學生言論自由,另外亦一直有人蓄意破壞連儂牆。即使如此,仍然有其他渠道讓大家發表不同的意見,如尚有民主牆和學生會大樓供大家張貼文宣。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校方協助中共清拆連儂牆僅是執行國安法的第一步,將來還會陸續有來。
問:請評價現任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李梓成的表現
葉:他是一個較特別的例子,因為校委會本科生代表一職以往會由學生會會長參選,但因上年學生會「斷莊」因此李梓成才毅然參選。他本身是2018年度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大學事務秘書,因此非常熟悉大學事務,於學生會任期間亦作了很多不同的改變。我個人非常尊敬他,因為我能想像到他獨自一人在校委會中被所有人無視的情景,想必非常無力。但即使在如此無力的情況底下,他仍願意去堅持,經常撰文投稿至不同報章,為的僅是希望各位同學能更加了解大學架構。
問:近年,特別是這一年來,港大的學術自由、院校自主被嚴重侵蝕,你對港大以至香港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前景有何看法?
葉:我認為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和師生共治三者是相輔相成。院校自主在三者當中屬最為重要 ,因大學須確保自身不會受政治或外來因素干預,而學術自由的先決條件正正是院校自主。港大的院校自主定然已被侵蝕,此刻大學內部的大量人事變動正是港大被滲透所發出的警號,而政權傀儡所作的決定必然與大學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勢將港大帶入萬劫不復之地。港大是香港學術自由的橋頭堡,其象徵意義對整個香港教育界無可比擬。例如在現時社會當中,每日都有不少中小學的教師因其政治立場而被解僱的新聞出現,為此,身為香港學府最後一道防線的大學必定要堅守自己的價值,例如阻止國民教育將來入侵大學。所以希望各位港大學生能繼續關注校政,因為與其他大學不同的是,港大的校政經常都會與本地的政治議題有所連結。
問:你認為港大學生對政治和校政的關注度足夠嗎?
葉:我認為足夠,從學生會就副校長任命一事發起的聯署聲明可見,僅僅兩日便有逾4,000人簽署。但留意到大家往往在事件的背景中也了解得不夠深入,很多時只靠傳媒報道才了解事情經過。這不足以改變現有的架構或阻止一些議案通過,因為每人必須了解自己的定位,伺機而動、乘時而起方可成事。學生會將來也會在這方面做多一點,希望喚醒大家的關注和加深大家對不同議題的了解。
問:國安法頒布後,整個社會乃至港大校園內的言論自由都無險可守,校方更於最近清拆連儂牆,你認為港大學生可以如何應對?
葉:港大學生很有創意,校園內仍有其他地方可作新連儂牆,但只爭取到連儂牆顯然是不足夠。教委會曾於2019年通過了類近「校安法」的「促進校園文明」議案(Civility on Campus)[2],議案有提及打擊仇恨言論(Hate Speech),只要你的言論受到校方質疑的話 便有可能受到處分。議案的問題在於其只有一個大原則,當中並無提及如何實際執行,僅單方面表示大學不接受仇恨言論。大學將來會研究這個政策的準則,這非常重要因為其決定了由誰去辨別哪些意見屬於仇恨言論。校方通過了議案原則,而未就其懲罰措施訂明詳細準則的做法非常危險,因為校方能就此有無限的詮釋權。
=======================================================
教務長曾詠詩於10月28日發信公布,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一席的投票期將以網上形式舉行,由11月11日上午10時開始,至11月13日下午5時。本屆本科生代表有二人出選,分別是現屆學生會會長葉芷琳(工商管理學學士 三年級)及曾參選去屆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曾參選本屆學生會常務秘書麥嘉晉(經濟金融學學士 四年級)。在讀學生可以透過HKU Portal內的投票系統投票。當選者會於11月16日正式出任本科生代表一席,為期一年。
現屆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為李梓成。校務委員會(The Council)為港大最高管治機構,負責管理大學的財政和人力資源,以及制定大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校委會曾於上月通過兩名中國學者申作軍及宮鵬成為港大副校長並曾解除戴耀廷副教授教席。校委會成員共24席,由大學成員(包括教職員和學生)及非大學成員(非大學僱員或學生)組成,校外委員與校內委員的比例為2:1。
上月剛結束的校委會及教務委員會(The Senate)研究生代表選舉分別由中國學生張潤智及王宇辰當選。
註[1]:https://intraweb.hku.hk/reserved_1/gsabc/election/2020/UG/34-1120.pdf
註[2]:https://www.hku.hk/f/upload/19914/Civility-on-Campu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