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 Undergrad, H.K.U.S.U. Instant News

專訪校委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麥嘉晉

2020 年 11 月 10 日

麥:校委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麥嘉晉

問:請介紹你的政綱以及你最希望於任內完成的承諾。

麥:我參選的原因是校委會不論對學校施政、運作、教學上都對學校有重大影響,委員會內必須要有本科生的聲音,特別是本科生身為校內最大的團體,我覺得在會內沒有一把代表本科生的聲音是不合理的,而我希望能在會內為本科生發聲。

至於我參選的政綱,雖然校委會每年開會的次數不多,或者一名本科生代表在會內的力量有限,但我最希望可以在任內爭取校方最大的透明度。在過去一兩次校委會具備爭議的事件,不論是副校長任命事件或是戴耀廷副教授教席爭議,都明顯地反映到學生對於事情的話語權或知情權都不足夠,一方面學生未有被提供合適的渠道去提供意見,另一方面,學校未有理會學生的訴求。再者,學生對於事件的細節都未被充分告知。以副校長任命事件為例,學校未有向學生透露招聘過程、招聘準則等,學生只能知道最後交到校委會的建議人選。因此我在任內最希望完成的工作是增加校委會決策方面的透明度,在不違反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向同學公開自己得到的資訊。

另外,我亦都希望改善學校的膳食問題。學校就膳食質素以及招標程序的透明度都有待改善,正如我上述校委會透明度不足的問題一樣。例如學生要透過供應商自己公布餐廳出現虧損才知道供應商的營運狀況,或者學生除傳媒報道或消息人士透露資訊外,沒有渠道得知新餐廳開張的消息,令學生覺得被蒙在鼓裡,亦無法就決定發表任何聲音。因此,我希望在任內首先增加學校行政的透明度,以及希望學校吸引更多不同種類的膳食供應商,透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去提升膳食質素。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膳食供應商除價錢合理外,選擇和質素上仍欠佳,令到港大同學要外出用膳,加上區內繁忙時間用膳人數眾多,對同學不方便。

其次,我都希望在任內解決校內保安的問題。現時大學保安政策都是出了事才去補救,正如一個水缸穿了洞才用一張膠紙去補洞,但未有考慮事情的根本原因。我覺得學校應對公眾人士開放,因為始終學校不僅是屬於香港大學的學生,亦屬於不同的團體,包括香港人、校友等等,我亦覺得出口管制是不理想的政策。我認為連儂牆被破壞的事件當中的問題是因為保安未有上前制止破壞者,破壞者固然有權進入校園,但他們做錯的事是破壞校園內的設施,而保安應該制止此類事情發生,學校見有外人進入校園進行破壞,亦藉此阻止其他人走入校園,以防止未來發生同樣事件,但學校的策略不單是錯了方向,還將事情本末倒置,令事件無法得以解決。

最後我都想在任內要求學校正視選科時或是在Moodle交功課常有的系統問題。Moodle有時候會出現無法交功課的問題,對於準時遞交功課的同學不利。而選科的系統問題亦對學生造成困擾,因為系統上的出錯會導致課程的名額分配用抽籤形式決定,變相對於提早選了該課程的同學不公平。過往學校即使有投放資源去優化這些系統,但都未見到有明顯改進,所以我希望能在任內就膳食、保安、網上系統三方面作出改善,以及最重要是增加校方行政決策的透明度。

問:如何在有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增加學校行政上的透明度,幫助同學了解學校的決策?

麥:明白學校有自己的考慮,但學生是校裡最受學校行政決策影響的團體,我覺得學生固然在校委會要有聲音。即使校方有一定的保密,但同時亦要考慮不同受影響的團體,不應停止諮詢和減少同學參與的程度,不論是制度上容許更多本科生進入校委會,或者在其他委員會讓本科生參與,我覺得最重要是提供本科生一個渠道去參加,因為現時學生只能通過校委會本科生代表一職去發表意見,明顯是不足夠讓學校全面知悉學生的想法。就我而言,即使校委會在不同的資訊上有不同的保密程度,我都希望可以盡量將我所知的資訊帶給學生知道。特別是直接影響同學利益的事件上,不可以只考慮應否遵守保密協議。若有幸上任,我都希望能在具爭議的重大事件上與學生會合作,以網上方式或諮詢去解釋事件的現況,讓同學即使未能直接參與事件,都可以有全面理解,並發表他們的聲音。

問:請闡述你的政治取態。

麥:我覺得自己的政治取態難以用現時的框架去定義,我未必會形容自己是左派或右派,或者形容自己是黃營或藍營。我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在每一件事情上會有不同的取態,以「民主」這價值觀為例,我認為「民主」十分重要,沒有的話,不論社會或學校的運作都會惡化。大家在各種事情上都沒有發言權,令到大眾利益不受保障。「民主」容許大眾在公眾事務上有參與的權利及渠道,但事情未必一定非黑即白,「民主」都要有一定的取捨。在現行的社會都有「代議士」的政策,不論是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或區議會、立法會等等,大眾都是選出自己的代表去決定社區事務。我覺得這些例子說明了我們享有「民主」同時要有一定的取捨,不要覺得「民主」是大於一切,但同時要重視「民主」這價值。

就現時社會的不同政治因素,有人覺得競選校委會本科生是相信制度,一個投降派的舉動,我不敢苟同。我覺得參選並不代表我承認校委會制度不公,我認為自己參選是希望改變制度上的缺陷,不論是校委會現時的架構組成,或是校監、校委會主席權力過大等問題上,我都認為是必須進行改革。

問:你是否認同自己的政治取態是搖擺不定?

麥:我不覺得自己屬於「中立派」。可能在不同議題上會和大眾持不同意見,我會就議題上有自己清晰明確的立場,例如就「爭取普選」而言,我覺得未必可取,因為香港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對於現有的制度,例如只有1200人的特首選舉委員會,以及有過多功能組別的立法會,雖然它們有一定的問題,但都不應採用全面直選去選出特首或立法會議員,因為香港有不同的聲音,例如現時的教育界、環境保育界、運輸業等等的界別都必須有自己的聲音,他們未必是社會中的大多數,採用全面直選會令他們的聲音沒法被有效表達,但我都認為現時制度缺乏「普選」的元素。一個支持普選的人可能會認為我是不支持民主,一個支持保留現有制度的人會認為我過於激進,所以我覺得我在每件事都會持明確立場,即使與大眾不同。

問:你說到自己會持與大眾不一的立場,假若你有幸當選,你能如何代表本科生,成為本科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樑?

麥:假若有幸成為本科生代表,我會放下自己的身份,個人的政見和立場不能優先於本科生的立場及利益。例如就學校應否為示威者發聲及譴責政權、警暴的議題上,我要根據本科生的意見和立場去作出決定。身為本科生的代表,我就要為同學們發聲。我亦希望透過不同途徑收集同學的意見,較正式的方法可以為問卷,諮詢讓同學發表意見,非正式的渠道可以是私下接觸不同人去了解他們各自的想法。我認為最重要是真正了解同學的訴求,以及清楚知道甚麼舉動對同學最有利,方為本科生代表的責任。

問:你說到即使個人立場未必與整體本科生相同,都會放下個人取態以照顧本科生的立場,那為甚麼同學不投票給與自己持相同政見的候選人?

麥:我認為選擇與自己持相同政見的人固然重要,因為同學更能相信該候選人。但我希望通過參選讓同學知道,即使我有自己的理念,但我亦會將本科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再者,同學可比較誰人在反映本科生的意見、利益上做得更好。除取態未能有效取得同學信任以外,我都希望在其他能力,例如對於議題的熟悉度、個人熱情上令同學投我一票。

問:你認為自己比起另一位候選人有何優勝之處?

麥:我覺得自己相比起葉芷琳未有較大的政治包袱,以及和葉的社交圈子不同。我未真正擔當過舍堂代表、學生會幹事等重要的公職,我背負的包袱較細,令我更容易代表本科生的利益,聆聽、收集同學的聲音,我亦能有較多時間接觸同學,以及不會被公職限制我能做的事情。整體而言,我會在政治包袱和自由度上比葉同學優勝。

問:假如你有幸上任,會以甚麼基準來判斷投票取態?

麥:就每次投票,若有幸擔當,以及在投票前有時間考慮投票意向,我希望盡量可以收集同學的意見。但可能在某議題上,未必有足夠時間去進行諮詢,我會盡量從大學對同學的利益作出取態,而對於未必牽涉到同學的議題,我會根據校務委員的生活的7大守則(Principles of Public Life)[1],分別為selflessness、integrity、objectivity、accountability、openness、honesty、leadership去進行決定。整體而言,我會凡事以本科生的利益出發,之後才以校務委員的角度去表達意見。

問:假如你有幸上任,會如何收集同學意見?

麥:最直接的方法為就我預視到校委會未來會討論,或備受爭議的議題,舉行公開諮詢及問卷讓大家踴躍參與。同時,本科生代表的身份容許我更容易去聆聽校園內不同團體的本科生的聲音,例如舍堂宿生、學院院校同學、學生組織等。

問:校委會未來一年有甚麼議題值得關注?

麥:據我所知,學校未來將會就2021-2028年的教學進行討論,雖然在教委會的討論會較多,但有關議題決定學校未來教學的大方向,校委會的意見十分重要,所以相信在校委會亦會提到。除此之外,學校將會在未來就兩名副校長的職位進行招聘、重建體育設施、第三類舍堂等等。

問:請評價近一年來校委會屢次通過的不公議案。

麥:就校委會架空教委會,解僱戴耀廷副教授一事,我認為此事牽涉程序上的不公,校委會否決教委會的建議,理應要提供一個合理的理由,而不是純粹以投票決定解僱戴教授。正常校委會作為管理層應重視教委會作出的建議,而不是作出一個與建議相違背的決定。當校委會有權利去作此決定時,應妥當交代決定背後的原由,以及解釋教委會的建議為何不被接納。與我上述的問題一樣,校委會的決策缺乏透明度,特別是作出一反常態的決定,更應向大學各位以至大眾作出一個交代。

至於校委會無視學生反對任命兩名中國學者為副校長一事,我認為任命副校長應注重該人選未來對大學會有的影響。就學術水平而言,兩位教授均有其成就,但我們亦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他們在管理上、和學生溝通兩方面上,我看得出兩位學者不願意與學生進行交流。既然他們有可能加入香港大學,當學生就其身份有疑問時,未見得他們會向學生交代或溝通。同時我認為事件反映了程序上的不公義和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學校固然有權力進行遴選,但委員會的組成缺乏學生聲音,亦只選用校長張翔信任的人,直至人選放到校委會討論,通過消息人士才得知有關資訊,故此我認為事件極不合理和透明。我覺得當時校委會首要做的事是暫停投票,先向學生交代、解釋、溝通才繼續。校方無視各界別就事件所發出的聲音,顯示出學校一意孤行的態度。

問:請評價現時校委會的組成方法。

麥:首先,校監有過大權力去委任委員,以及決定誰擔任校委會主席一職。校委會主席權力甚大,可以決定會議的議程以及多少資訊會落到委員的手中,校委會某程度上過少學生聲音,固然理解校委會需要向公眾交代,但會內仍然缺乏學生能夠選擇的人選。其次,現時校委會總人數較少,校委會對於學校權利很大,影響公眾利益,人數方面應有所增加。

問:請評價校方清拆連儂牆一事。

麥:一直以來,學生會就連儂牆的設施持有管理權,我認為學生會管理妥當,但學校在此時突然收回管理權,有打壓言論自由之嫌,亦不理解學校收回管理權的理由。特別在通過國安法、國歌法等政治打壓嚴重的時期,學校不但沒有為學生發聲,更變本加厲地在學生的傷口上撒鹽,剝奪學生的言論自由和發表言論的途徑,變相與政權同行。我覺得連儂牆的設施應交還給學生會管理。

問:請評價現任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李梓成的表現。

麥:雖然我未必有資格評論,但身為曾經與他競選的候選人,以及目暏他過去一年的表現,我覺得他一直很努力為學生發聲,抱著勇氣面對校委會內在社會舉足輕重的人士,為本科生爭取最大利益以及與其他委員以事論事,令我非常敬佩。我亦見到他對學校有很大熱誠,視學校為他的家,他著緊學校的發展以及同學利益,保護我們的學校,令我十分尊敬他本人。

問:近年,特別是這一年來,港大的學術自由、院校自主被嚴重侵蝕,你對港大以至香港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前景有何看法?

麥:我覺得學術自主、校園自主一定要捍衛,但我不持樂觀態度。早前有報道指學校有機會縮減學生就院長任命的參與程度。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特區政府,不論教育局局長,或是行政長官的言論都明顯地反映到政府正侵蝕大學的學術自主。過往大學會有自己的決策權力,但特區政府的言論讓人認為政府希望取締大學的角色去進行教育,可見現時大學有一個危機。至於院校自主,我認為政府正強行操控大學運作,例如現時校委會的運作和組成,可見得到校監,即是行政長官不斷委任與她持相同政見的人,例如早前委任交易所李小加,從公眾角度未必明白為何李小加適合出任此職位,但我們能明顯地知道李小加與林鄭月娥政見相同。此外,政府近年亦開始規範教師,作出發警告信,甚至褫奪教師專業資格的行為,可見政府正逐步侵蝕學校的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但我同時覺得不應灰心,如果社會多討論和關注事件,有一個團結共職,而我們亦從任何可行形式向政府抗衡,事件未必去到完全無可挽留的地步。

問:你認為港大學生對政治和校政的關注度足夠嗎?

麥:香港大學學生近年的關注和表達意見增加了,但未必願意使用自己的身份去做得更多,例如學生會選舉、校委會本科生選舉等,同學未有積極投票。雖然過去一年的投票率有所提升,但我一直希望提升同學對這些事件的關注,以及鼓勵同學能為自己發聲。我亦覺得比起以往,同學較不團結。可能是因為沒有大台,同學沒有一位明確的領袖,導致有時大家不是一起爭取同一件事。雖然同學有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但會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未必對同學的目標有利。再者,現時學校學生會參選的人數比以往少,過往更出現過為期一年半的「斷莊」。除此之外,同學在重大事情上表達意見時的抗爭手法比以往少。明確地說,幾年前馮敬恩所使用的手法和能夠動員的人數不以現在少,在副校長任命事件中,真實走出來發聲的同學還是很少。

問:國安法頒布後,整個社會乃至港大校園內的言論自由都無險可守,校方更於最近清拆連儂牆,你認為港大學生可以如何應對?

麥:我希望大家即使受到校方打壓,要站起身反抗,向校方說不。另外,我認為香港大學學生充滿智慧,必定會找到更多抗爭手法,例如現時的連儂牆亦是受到政府打壓後出現的抗爭方式,所以我認為同學一定能想到更多在制度內外表達意見的方法。同時我亦覺得同學遇到壓迫,要即時站起來向校方、政府反抗,突顯出事件的不公,以及說我們不承諾這些事情。

===============================================================

教務長曾詠詩於10月28日發信公布,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一席的投票期將以網上形式舉行,由11月11日上午10時開始,至11月13日下午5時。本屆本科生代表有二人出選,分別是現屆學生會會長葉芷琳(工商管理學學士 三年級)及曾參選去屆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曾參選本屆學生會常務秘書麥嘉晉(經濟金融學學士 四年級)。在讀學生可以透過HKU Portal內的投票系統投票。當選者會於11月16日正式出任本科生代表一席,為期一年。

現屆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為李梓成。校務委員會(The Council)為港大最高管治機構,負責管理大學的財政和人力資源,以及制定大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校委會曾於上月通過兩名中國學者申作軍及宮鵬成為港大副校長並曾解除戴耀廷副教授教席。校委會成員共24席,由大學成員(包括教職員和學生)及非大學成員(非大學僱員或學生)組成,校外委員與校內委員的比例為2:1。

上月剛結束的校委會及教務委員會(The Senate)研究生代表選舉分別由中國學生張潤智及王宇辰當選。

註[1]:https://www.hku.hk/f/page/7538/guide_n_code_2015.pdf

下一則
上一則
2020 年 11 月 10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