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苑專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下稱校委會)本科生代表選舉將於明日(11月11日)早上十時開始,現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葉芷琳,與前美國學會外務副會長、曾兩度分別落選學生會常務秘書及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的麥嘉晉,競逐來年度校委會本科生代表一職。香港大學學生會大學事務委員會今日(11月10日)舉辦校委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諮詢大會,大會於下午十二時半至兩時半在學生會大樓平台舉行。
葉芷琳表示今年香港大學校政議題不斷,由校委會決定解僱戴耀廷副教授,到決定任命兩名中國學者為副校長等,自己作為現任學生會會長,對校政認識匪淺,因此希望利用自己對校務上的認識,以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的身份作出貢獻。麥嘉晉表示眼見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以至香港大學不斷被政權侵蝕,院校自主與學術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因而參選本科生代表一職,令香港大學回復以往的自由。
|兩候選人就校務議題接受質詢
有基本會員透過網上問卷,質疑葉為何會表示不少同學反對校委會先前解僱戴耀廷副教授及任命兩名中國學者為副校長。葉回應就上述兩次事件搜集到的聯署分別有近2500個和4000個,當中學生佔七成,反映出學生對上述兩個議題非常關注,而葉作為學生會會長亦有代表學生反應意見。葉表示是次事件亦備受公眾甚至國際關注,認為大學不應作出上述會損害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的決定。
大學事務委員會於網上收集基本會員問題並代為發問,有會員詢問兩人是否認為共產黨黨員絕對不可以任職港大高層。葉認為作為作為大學高層不可以有明確政治聯繫,否則就等同讓政權操縱大學未來發展,侵蝕港大院校自主,葉表示今次校委會任命的兩名副校長分別掌管學術發展與研究,對港大的學術自由與未來發展舉足輕重,假若將來有更多共產黨員加入港大高層,港大將會更傾斜於中共以至港共政權。麥表示非常認同葉,認為港大高層由共產黨員出任並不合適,因為任何中共黨員不論是否出任港大高層,單論其人格上都已經非常有問題。麥表示有政治聯繫或不同背景並非問題,但必須盡責,而顯然地港大高層是次的決定並無盡責。
被問到現時校委會有何架構問題,葉表示校委會為港大最高權力架構,會就港大重大議題通過議案,而校務委員需要根據專業判斷作決定。但現時校委會不少委員都由行政長官及校委會委任,而行政長官作為港大校監亦非常有問題。麥認同葉,並認為現時校委會只有兩名學生代表嚴重不足,而行政長官作為校監亦握有過多的權力,校委會架構必須儘快進行改革。
現任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李梓成指每次重大校政事件發生,大家都會宣稱是香港大學最黑暗的一日,因而想知道兩人如何看待「大學淪亡」。葉認為香港大學的確開始赤化,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被蠶食,大學高層不聽取學生意見,一意孤行通過議案,但大學的存亡不在於於大學高層,只有當學生和教職員不再關心大學存亡,大學才算是淪陷,顯然現時港大並非如此,葉表示仍需要每一位的關注同努力。麥表示解僱戴耀廷與委任兩位副校長等,反映出港大情況的確更差,但麥認為這仍未算是最差,因為學生仍然可以發聲和有一定程度自由。麥認為香港大學並非只有高層主宰,港大仍有師生守護,我們可以發洩情感,但要謹記香港大學依然存在,我們依然為理想與訴求去抗爭。
李希望得知兩位候選人見到校長張翔時會說的話。麥表示比起極力維護兩位副校長任命,希望張翔可以聆聽大學各界意見,關心學校現時發生的事,如過去一年張對學生漠不關心,只是舉辦了一場討論。麥希望張會多了解現時社會的情況,保護學校及同學。而葉則表示首先會警惕張放棄「中央集權」,如改院長遴選制度,這些措施將非常影響學生,亦對學院、港大未來無益處。同時,葉亦會要求張翔和兩位候任副校長申作軍、宮鵬出席學生論壇,與學生透明地溝通。再者,就港大將開設深圳分校方面,葉認為此政策有極大問題,會要求張翔尊重大學百年基業,知道自己應要做的事。葉認為張翔上任至今令大學出現很多問題,如院校自主、學術自由蕩然無存,葉表示明白張有很多外界的政治壓力,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和教職員的聲音無須被聆聽,因為這所大學並不屬於張一人,而是屬於全體師生。
學生會行政秘書馬浩天問到兩位候選人將如何聆聽眾多本科生的意見,再者,校委會只有一位本科生代表,根據過往經驗無法有足夠票數去推翻一些不公的議案,兩位候選人如何看待這一現實。葉表示在收集本科生意見方面,將會以法定觀察者的身分於大學事務委員會了解現實本科生的想法,同時亦會參考現任本科生代表,於社交媒體或報章撰寫文章,令同學和公眾都接觸到並得知現時校委會的重要議題。麥則表示會透過自己大學四年生活間與同學相處的經歷整理意見,亦會利用社交媒體平台,例如設立專頁,收集同學意見,麥承認上述方法未必很有效,但依然會做。
而就本科生代表於校委會決策影響力較小方面,葉認為雖然本科生代表的一票實際無法起很大作用,但是本科生代表依然可以於校委會中傳達各同學的意見,亦會側重於嘗試遊說其他校務委員。即使無法令議案被否決,亦會令該議案引起爭議,令人關注港大現時發生的事。麥則認為本科生作為大學最主要的成員,只在校委會擁有一票極不足夠,如有幸當選,將盡力代表同學發表意見。麥亦認為現時校委會架構需要改革,因不代表學校的校務委員過多。馬續問到麥會以哪些途徑改革校委會,麥回應指此將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多程序,因只有他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達成的,麥表示如當選將以校務委員的身分諮詢同學意見。
馬亦問到兩位候選人會否考慮對校委會通過的不公議案採取上訴(appeal)或其他行動。葉表示雖然上訴予校監林鄭月娥並非一個有效的做法,但依然會去嘗試,因就如戴耀廷副教授一案亦有上訴,這是一個表態式的行動,反映同學並不認同校委會的決定。司法覆核方面則會根據每個議案當中涉及的程序有無錯漏、違反大學規程或條例等條件決定會否申請。麥認為雖然上訴校監林鄭月娥並不會太有效,但既然是制度內賦予的權利,亦可盡力一試。而司法覆核雖然可以將決定權轉予法庭,但法庭的考慮為法律上的觀點,未必會就公眾及學生的意見作考量,當中牽涉的成本亦較高,因而必要之下才會採取此方法。
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鄭凱盈要求候選人講出本科生代表應有的特質以及說明自己有無該些特質。麥認為本科生代表應要有心為同學發聲、有聰明頭腦及個人魅力去動員學生。麥承認自己在上述特質方面不較葉優秀,但依然會竭盡所能為同學發聲,相信自己有心就有機會做到。葉則認為會看過往本科生代表,勇氣、對香港及港大的熱誠和歸屬感、對校務的認識這三項特質最為重要。需要勇氣,因面對一眾權貴時,本科生代表可能是在校委會中唯一投下對議案反對票的人。而對港大的熱誠和歸屬感則很大程度地取決了你可以為守護港大付出多少。而對校政實踐、大學的熟悉則可幫助本科生代表的工作。
學生會學生福利秘書陳學霖質疑麥沒有校政相關經驗,麥認為就算沒有擔任過公職亦不代表不能勝任本科生代表,自己將會取長補短,而自己為廣大同學爭取權益的決心彌補不足。
|麥嘉晉因往績備受質疑
有基本會員投稿網上問卷,表示麥曾出任美國學會幹事,卻於其他幹事發生衝突,導致美國學會停止運作兩年,現更面臨或被學生會剔出屬會之列(disaffiliated)的危機,麥要如何保證自身出任校務委員時不會凌駕同學利益。麥回應現時美國學會由修憲委員會及文學院學生會評議會接管的情況,因而不方便透露太多。麥表示美國學會當時因幹事中有嚴重失控,有幹事不遵守文學院學生會評議會章程及港大學生會憲章,但無法再進一步解釋,因自己現時的身分不適合評論。而就事件會否影響自身出任校務委員,麥表示希望能在本次競選中向同學反映自己是一個可以被信任的人。
李表示自己作為二零一六年度文學院學生會主席,麥上任時美國學會問題眾多,如幹事內鬥、資源錯配、財政混亂,最終導致美國學會被學生會降格為半屬會。李質疑麥連一個小小的學會都無法順利運作,要人如何信任他可以代表全校本科生。麥回應到當時整體財政上並無出現一些太嚴重的問題,而權力鬥爭亦一時之間難以解釋,只能表示幹事間意見不合,而自身現僅為基本會員,不再是幹事的情況下,不宜作出過多評論。麥表示自己會從錯誤中學習,得到教訓,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李梓成質疑麥嘉晉對校務未夠熟悉
李質問麥在學苑訪問中,曾經表示反對普選制度,但麥是次參選本科生代表正正是由普選參選。麥澄清希望避免不同界別被忽視,亦非全面反對普選,麥認為民主制度不能全部由普選產生,雖然現時校委會組成比例不合理,但當中有教師、本科生代表區分,能充分表達所有界別,而普選不能套用至所有情況,有時要反映不同界別的聲音。李反駁麥認為普選制度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教師同本科生代表就反映到的說法矛盾,質疑其為何認為意見已被充分反映。李續指本科生代表與功能組別和選委不同,正正是由是由普選產生。麥表示現時校務委員會分別只有一個教師、本科生同研究生代表,非常不公平,需要改革,有幸當選會推動校委會改組。
李質問麥為何在學苑訪問中,表示要爭取改善膳食和moodle系統,質疑麥是否清楚校委會的職能。麥表示自己未閱讀相關報道,不清楚學苑報道的內容,並澄清當時提出相關改善方向,是為了反映出現時校委會需要改革,才能更充分反映出學生的意願。李接著向麥提出數個校務問題,包括現時港大被政府扣起的撥款和準備落成的基建,麥知道有兩筆與醫學院撥款本於立法會討論,但不清楚被扣起的原因,而何世光夫人體育中心則計劃改建為經管大樓,另外亦有新舍堂準備落成。李批評麥對校務不熟悉,指麥口中的兩筆撥款並不存在。
李問兩人會如何跟進校園基建,並且想爭取什麼,葉表示會關注新興建的三間宿舍及其管理模式,有幸當選會跟進本科生宿位問題,而新教學大樓計劃規模龐大,學生將無法使用何世光夫人體育中心數年,賽馬會舍堂二村的宿生未來幾年亦可能面對噪音和危險,葉認為大學改建決定倉促,事前未有與區議員、其他居民和二村宿生會面,而香港大學學生會曾就此舉辦論壇,首席副校長王于漸亦有出席,當時學生對計劃非常質疑,葉表示有幸當選會繼續跟進,並在校委會諮詢相關委員,務求基建不會影響同學生活,同時將款項用得其所。麥表示假若上任會跟進舍堂工程進展,現時為本科生提供的宿位不足,麥希望儘快得知有關舍堂的運作模式,而何世光夫人體育中心作為港大校園的主要運動設施,改建工程會導致學生只能使用運動場,麥希望相關工程盡快完成。
|自由辯論環節
其後大會進入自由辯論環節。葉問麥港大最重要的三個元素為何,麥認為是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和屬於香港。葉續問到院校自主與學術自由有何關係,麥表示院校自主代表學校同學院能不受外界干預作決定,而學術自由指學校給予師生自由研究與發表的空間,不受外間法律、因素影響,現時兩者都面對危機,失去院校自主將無法捍衛學術自由,屆時大學就會無意義。葉認為學術自由建基於院校自主,失去院校自主就無法自由地發展學術,因而損害學術自由,而大學由財政、招聘到人力管理都不應受政治干預。
葉質問麥為何兩度落敗後依然參選,並質疑麥的「有心」能否彌補其不足,麥表示「有心」並非唯一元素,但坦承「有心」是自己少數能夠列出的優點。麥認為香港是一個民主的地方,自己希望透過參選,令港大同學了解校政,關心香港大學現況,並運用手頭上的一票決定港大的去向,葉表示認同。
最後,葉詢問麥對去年校方通過的《校園文明守則》有何看法,麥一開始回應有關保安問題,葉表示離題,並解釋該守則的內容,麥認為校方的原意不錯,但同時擔心會限制言論、行為自由,表示假若守則沒有強烈限制性就不會太影響到學生。葉指出守則已經限制過學生的自由,先前校園電視被指涉及種族歧視,反映出守則只列出大原則,而未有指出如何執行原則,令學生容易被處分,學生應該要關注。麥認為守則模棱兩可,學校可以利用攻擊學生,或令學生不再發表對校方不利的言論,但學生不應懼怕而噤聲,因為學校沒有權力阻止學生發表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