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專題時事政治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 Undergrad, H.K.U.S.U.

南蒙古保衛母語示威

2021 年 1 月 14 日

文◎陳湘樺 蔡泯劻

同行: 國際抗爭特輯

去年初夏,香港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型抗爭,港人為了追求民主自由走上街頭,轟動國際社會,掀起輿論譁然。今夏,亦有多國 民眾不畏強權,堅守信念反抗暴政。今期國際新聞專題「同行:國 際抗爭特輯」,學苑梳理了南蒙古、泰國及白羅斯三地的抗爭概況, 整合其示威背景、訴求、抗爭經過以及政權打壓的手段。在追求民 主自由、社會公義的道路上,香港人從不孤獨。世上仍有許多國家 及地區的人們與港人並肩同行,懷着一顆熱誠真切的心,務求為這 社會帶來改變。

南蒙古保衛母語示威

南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自今年六月初便傳出消息,南蒙古內的「民族 語言授課中小學」(下稱民族中小學)將會從原本以蒙古語授課,改為以漢語授課,惹 來區內群眾反對。八月二十六日,開學前夕,南蒙古政府正式公布政策文件〈全區民族 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宣布將擴大 漢語授課,民族小學及民族初中一年級起,「語言、政治、歷史」三科便會逐漸轉為以「國 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普通話)授課,並使用全國通用的「統編教材」授課。雖然落實 的政策中,漢語授課的範圍由原先消息傳出的「除蒙古語文外的全部科目」縮減至僅三 科,但依然挑起群眾怒火,引發一連串的抗議風潮。

南蒙古是次頒布的語言同化政策,並非自治區內教育廳的決定,而是中共中央的指示。 當局於《內蒙古日報》發布了〈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利於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新聞稿,稱「使用統編教材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不僅對內蒙古實施, 同時也在甘肅、遼寧、青海、四川這些省份的民族語言學校授課實施」、 「教材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反映人民重大關切,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 文明先進成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試圖安撫 民眾,為政策辯護。然而,當地民眾並不接受政府的官方說詞, 更認為新的政策展現了中國中央政府意圖進一步壓縮中國國內 各個少數民族的自主和自治空間,目的旨在「漢化」、 「同化」少數民族。

不再「聽話」的模範自治區 

在爆發今次示威前,南蒙古一直被稱為「模範自治區」,被中共標為比較聽話、配合的 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區內的穩定,除了源於歷史上中國及蒙古特殊的關係,亦有賴於 過去南蒙古領導人烏蘭夫實施「以民族發展為主」的政策。蒙古族人得以幾十年來一直 使用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書寫、教學、出版書籍等等。蒙古族人甚至定下翻譯準則,確 保世界上發明、發生的新事物能夠被用原本的蒙古語來表達跟翻譯,讓蒙古語能夠持續地更新和流傳。

 自治區內推行成熟、運作完備的「雙語政策」,區內的學校分為「漢語授課」的一般中 小學及「蒙語授課」的民族中小學,今次受影響的便是後者。以往自治區內實施「一類 雙語教學」,區內的民族小學自三年級起便要學習漢語,而教師會以蒙古語向學生講解 漢語。但更改政策後,蒙古族人自小學一年級起便要學習漢語,學生將使用全國統一的 語文課本,老師亦只會以漢語授課。 

蒙古族人認為新政策削弱蒙古語教學,亦會損害蒙古語的保育及延續,藉以淡化蒙古民 族的文化認同。更有蒙古族人認為中共對「雙語教育」政策的修改,是嚴重違憲的行為。 根據中國憲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 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但今次頒布的加強漢語教學的文件,明顯壓縮蒙古語的存在空間, 令漢語(普通話)逐步主宰蒙古族人。

一場保衛母語的抗爭 

政策公布後,激起南蒙古各界包括老師、學生、家長的不滿,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 和浩特市等地更爆發大規模示威,組織了成千上萬名蒙古族人參與示威。蒙古族人亦聯 署要求當局收回新政策,民族學校的老師、學生,甚至當地的公營單位,南蒙古社會各 界都加入了聯署行列。蒙古族人以「獨貴龍」(ᠳᠤᠭᠤᠢᠯᠠ;Duguilang)方式及蒙 古文在聯署文件上簽字,表示屬於政府單位的蒙古族人願意平等承擔抗議的責任,沒有 首謀者。開學後,有民眾呼籲學生、老師罷課抵制政策,學生亦有以逃學、唱歌、集會 等方式示威,而當中二連浩特市的所有教師都參與了罷課。此外,網絡上也掀起抗議的 風潮,對新政策表達不滿的帖文充斥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體。 

隨着當地各城市的示威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參與人數眾多,當局命防暴警察鎮壓。而蒙 古族人為保衛母語的這場示威運動,亦被中共視為「尋釁滋事」和「非法集會」。有蒙 古族家長在示威中被警察毆打拘捕;有學生與家長在校門前發起聯署請願活動,就遭警 察制止,聯署文件亦被沒收。據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指出,數百名蒙古族參與示威人士 被當局拘留或軟禁在家,網絡上的相關話題亦因敏感而被禁止討論。

承載民族文化與歷史脈絡的語言 

語言由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構成,以至反映了該民族的世界觀。以漢語授課,意味着 蒙古族學生將不再以母語的蒙古語理解世界,而是被限制於漢語的思維方式中,逐步被 同化至漢語建構出來的世觀。例如「中國」一詞,在漢語世界觀中指「整個天下的中心」, 蒙古語世界觀中則為「蒙古南方的契丹國」。

這是因為蒙古族最初產生這個詞時,他們與所謂的中國中間 還隔了一個契丹(遼國)。當時資訊傳遞較慢,蒙古族人無 法區分南方各民族的差異,因此他們一律將「在蒙古南方的 國家」都全稱之為契丹,這便是以蒙古為中心出發的思考方 式,不同語言背後隱含的世界觀是不一樣的。

在限制使用漢語教學下,「中國」的理解方式將只有一種, 反映北方遊牧民族世界觀的詞彙亦將被大中國世界觀取代。 而在這樣的大中國世界觀裡面,蒙古永遠只會是帝國的邊陲 地帶。運動中,有蒙古族人為「去中國中心觀」,提倡國際 社會改用以客觀地理位置為依據的「南蒙古」取代「內蒙古」 作稱呼。

追求民族同化的「第二代民族政策」 

習近平自二零一二年上台後,便表露了要強化民族融合政策的意圖,引用中國學者胡鞍 鋼及馬戎於二零一一年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在此之前,「第一代民族政策」為 中共模仿前蘇聯推動的「民族區域自治」,即是設立「少數民族自治區」及《民族區域 自治法》,給予各少數民族廣泛的自主及自治權,再藉由強化各民族對社會主義的認同, 淡化國內的民族矛盾。然而,中共後來推動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強調「單一的中華民 族身分認同」,更稱「不容許任何一個族群封閉地生活在一塊自己認為屬於自己的歷史 疆域內」,旨在將中國國內的少數民族,全部慢慢轉化成用普通話溝通、用普通話思考 的「優秀中華民族」,達到「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效果。

今次於南蒙古、甘肅、遼寧、青海、四川等地推行統編教材、漢語主導教學的政策,便 某程度上認證了中共實踐「第二代民族政策」的野心。新的模式下,中共將漢族視為中 國唯一「現代、優等」的群體,並認為少數民族必須學習漢族的生活、語言、文化。而 在這種極端漢族中心主義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未來著實一片灰暗。 

下一則
上一則
2021 年 1 月 14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