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港大經管學院回應財政預算案: 消費券計劃「遠水不能救近火」

2021 年 2 月 25 日

【學苑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2月24日)公佈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以「穩經濟、紓民困」為主調,推出中長期投資項目及經濟措施。港大經管學院今午舉行記者會,回應新一年的預算案,並就當中措施作出評論。出席講者包括港大經管學院教授(經濟學)及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教授、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趙耀華博士、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謝國生博士。

|本港經濟非結構性衰退 對未來經濟應持樂觀態度 

鄧於記者會開首提到本港的經濟衰退問題,指出去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比2018年下降8%。而在正常情況下,香港的GDP應按年上升大約2%,因此可推斷現時的GDP比正常狀況低10%。趙則認為本港財政狀況其實不差,籲大眾不用過於悲觀,續指本港的經濟衰退不是源自金融制度的本質問題,而只為疫情打擊所致。在疫苗計劃已陸續推出的情況下,趙看好本港經濟會於市民接種疫苗後反彈,亦指縱然本年度的財政儲備比以往少,在疫下蕭條仍有八千億儲備已算不俗。

|上調股票印花稅不可取 應採用其他替代方案

為增加財政收入,港府打算提高股票印花稅,由原有的0.1%上調至0.13%。趙指此舉與發展經濟之目標背道而馳。在此變動下,比較本港與中國及美國之交易費用,本港的股票印花稅將高於中國2.6倍,相較美國高出25倍。趙續指此舉將令股票買賣的雜費上升,進而影響股票成交量,對本港股票市場造成重大打擊,港府將無法如預期所指「增加30%財政收入」。

三位學者續建議,若要增加庫房收入,港府可採用其他替代方案,如上調富人(年收入高於百萬港元)的薪俸稅,同時修改差餉累進制以增加庫房收入,改善貧窮問題。政府亦應善用其基金及儲備,制定適當財政儲備投資計劃方可助本港經濟蓬勃發展。趙亦建議,比起上調股票印花稅,政府事實上更應下調印花稅(由0.1%減至0.05%)以吸引外資流入,維持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消費券計劃「好壞參半」 被質疑「遠水不能救近火」

預算案中亦提及港府將向市民派發電子消費券。謝回應此方案時,稱支持港府決定,認為政策可針對疫情下最受打擊之行業,並協助這些商戶。反之,若政府改為派發現金,資金則可能不會流入市場,對受打擊行業並無幫助。鄧亦指此舉能確保市民在收取消費劵後增加消費活動,而不是把資助金額存起,「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1]大於一的情況下 」,能讓市民及商戶皆受惠。然而,鄧亦指在消費券計劃分五輪派發的安排及市民於七月才會收到第一期款項的情況下,「遠水不能救近火」有需要的商戶未能及時受惠。趙同意鄧之言論,指無論政府選擇派錢抑或派發消費券,一切計劃均已「做得太遲」。

|校方歡迎預算案 將積極配合政府計劃

《財政預算案》公佈後,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亦透過電郵作出回應。校方歡迎政府相關計劃,認為計劃積極吸引並培育人才,促進了港大學生和科研人員的學習和發展,有利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校方同時指,《財政預算案》的方向與港大的教研發展方針一致,將積極配合政府計劃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及「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在「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下,港府將支持大學吸引海外創科學者來港進行教研工作,並與大學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共同承擔20億港元的費用。

註 [1]:乘數效應為量度政府增加開支對經濟影響的一項指標。在政府增加開支時,乘數效應指出政策最終對經濟的刺激將以倍數出現。若乘數效應大於一,則代表實施政策對經濟的助長大於政府增加的開支;少於一,則代表增加的開支將大於經濟的增長。

下一則
上一則
2021 年 2 月 25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