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治架構

專訪教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Marzukh Akib Asjad

2023 年 4 月 23 日

[更正啟事:本報曾更正錯別字及刪除誤植文字,謹此致歉。]

【學苑專訪】二零二三年度香港大學教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選舉將於4月25日上午十時至4月27日下午五時一連三日於網上進行。三名候選人將競逐兩個教委會本科生代表席位。本報訪問本科生代表候選人Marzukh Akib Asjad,了解其政綱及理念。訪問原以英文進行,英文版本附於網頁版文末。

答:教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 Marzukh Akib Asjad


問:請簡單介紹自己,並簡述參選原因。

答:我是 Marzukh Akib Asjad,工學學士三年級生。我參選教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主因是香港大學管治架構內缺少非本地生的聲音。我認為在一個關係融洽的社群裏,每一個文化都應該有所代表。我堅信增強大學管治架構內多元文化的聲音有助我們蓬勃發展。現時很少國際生會參選教委會本科生代表。此狀況應該改變,而我希望改變能從我開始。

問:請簡單解釋教委會的工作內容及其重要性。

答:教委會為港大主要的學術權力機關。其構成及權力由香港大學條例規程XXII及XXIII規管。規程XXII概述了教委會的組成及其為主要學術權力機關(編按:教委會之學術權力由香港大學條例第7條第4款賦予[1])。規程XXIII概述了教委會之職能,例如規劃課程、規管指引及考試等。教委會最重要的權力包括可以轉授權力及規管收生、註冊、考試等事宜。教委會訂立的所有規例都必須轉達至校務委員會。教委會所作的任何改動最快於改動一學期後方能生效。

問:請介紹你的政綱以及你最希望於任內完成的工作。

答:身為教委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我致力於在校園提高透明度及推廣文化多樣性。我的政綱包含兩項優先事項及另一事項。第一項優先事項為改善試題庫(ExamBase)。我會提倡增加歷年試題之透明度,並讓所有港大學生能更方便地查閱歷年試卷。第二項優先事項為增加校園的文化多樣性及包容性,包括舉辦文化意識活動、為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提供更多資源、提倡建立更多元化的學生和教師群體,及提升大學管治架構內的文化多樣性。政綱第三項為轉達學生對AI工具融入課程之需求,令我們的的教育更有活力。簡單說,我不希望只在課業上應用AI工具;AI工具應被結構性地納入我們的教育制度,讓我們能[自行]走得更遠。

問:你於第一項優先事項提到你希望增加歷年試卷之透明度,令學生更易查閱。請評價校方現時的試卷數據庫,然後簡述你希望如何改善該系統。

答:校方現時的試卷數據庫ExamBase系統頗好,可說是令人滿意。問題在於大部份的試卷都不能被查閱。這是我於工程學院經常遇到的問題,但我相信此問題亦影響其他學院的學生。我相信高難度的考試均有其規律,但礙於數據庫的限制,學生不能查閱歷年試卷,無法熟悉考試的模式。始終,學生只有三至四個月的時間學習一個課程的內容,他們最好吸收盡可能多的資訊。我會提倡增加試卷庫之透明度,令學生更易查閱,確保所有學生皆可取得相同的資源,從而提升考試過程之公平性及透明度。當我們擁有更多的練習材料,我們便可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於考試前加以改進。

問:我們談談你第二項優先事項。請評價港大於多樣性及包容性的現況。

答:港大於多樣性及包容性的現況頗惡劣,來自不同文化及族裔背景的人或會感到被孤立。大部份國際生於不同國家及文化下成長,他們雖只在港大三至五年,但他們會感受到文化差異。這現象不能避免,亦不稀奇,始終他們各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可以做些事改善他們的體驗,令他們對港大更有歸屬感,讓他們可以享受大學生活。

問:你介紹政綱時提到舉辦文化意識活動。請問你打算舉辦什麼文化意識活動?

答:我計劃和其他[校內]組織合辦活動;我相信現時有一些[校內]組織,但他們未能踏進學生群體。我可以舉一個[文化活動]例子。我來自孟加拉;孟加拉有不同種族,人口構成非常多元。孟加拉人會慶祝Pohela Baishakh這個全國性節日。這文化活動非常豐富多彩,亦會連結國內各族人民,印度及巴基斯坦等鄰近國家亦有相似的活動。我想做的其中一件事,為舉辦一個活動慶祝南亞國家多元而豐富的文化。來自南亞國家的參加者可於活動日穿戴不同文化的傳統衣飾,讓本地人接觸不同美麗的文化。早前,我看到一個相似的活動,參加者當時穿着動漫服飾,旁人見到的反應大都是:「很有意思,我想更深入了解這個文化。」動漫雖並非本地文化,但人們會被其吸引。我希望我舉辦的活動能有相似的效果。

然而,我並不希望只舉辦此類一次性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只會在我的[一年]任期內舉行。我亦希望建立一個常設的[平臺],讓來自不同文化和種族的人能在我任期完結後繼續使用。我會提倡長遠的政策改變,提升文化多樣性及包容性,例如讓我們可以更快、更方便地籌辦更盛大的文化活動。現時,於中山廣場舉辦文化活動根本不可能。該場地非預留予文化組織,申請過程繁雜,國際生或會感到困難。我可以簡化此程序,讓這些缺乏代表的群體享受自己文化時無需面對這些難關。這是其中一個可能性。

問:你的政綱裏亦提到你會提倡建立更多元化的學生和教師群體。若你當選,請問你會如何進行此工作?

答:我相信建立多元化的學生和教師群體需要大部份持份者的力量,包括大學行政部門、院校、教職員、及學生的支持。大學行政部門可以到國際學校推廣和推出定向廣告等營銷計劃。

我明白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為入學的主要途徑,但港大可以從更多課程中招生。雖然國際文憑(IB)及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IGCSE)均受認可,港大仍可考慮來自其他國家的課程委員會[的考試]。印度為例,印度有全國性課程委員會,港大應認可其為一個獨立的文憑試並將其納入獎學金和助學金考慮內(編按:Indian Board Exams現為香港大學認可資歷[2])。此可為招收國際生的一個重要途徑。至於教師層面,各學院應有更多來自香港不同背景、已受訓練的教職員。當然,此非港大能獨自解決的問題,需要香港社會一同努力。此外,港大亦可於招生階段設立獎勵計劃吸引外國學生報考港大。

問:你政綱內曾提及希望人工智能工具能被納入港大的課程結構。請簡述你的提議。

答:我的確有提到這點,我剛才也強調這並非我政綱上的要點,因為港大現在暫時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下為我的個人推測:我相信港大學院及管理層正籌備課程改革,納入人工智能工具。我不會知道下學期會有什麼[新政策]。其實[運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成為我們功課的一部份,而非僅限於輔助我們完成功課。功課可設計來測試我們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而非純粹測試我們的知識。

一些大學設施可應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大學圖書館或可在搜索系統中融入人工智能工具,讓學生的搜索過程更快、更容易。但這些都需要更多研究。

問:除了與院務委員會學生代表或其他學生組織成員保持聯繫,你將如何與港大同學保持溝通,聆聽他們的意見?

答:我明白社交媒體為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渠道,故我將透過社交媒體聆聽他們的意見。我設立了一個 Instagram 帳戶,以傳遞資訊予學生及收集學生聲音,向校方管理層反映。

我亦理解[有效地反映學生聲音]很難,始終現時資訊通常只會單方面地由管理層傳下來。若當選,我或會提倡建立一個網上論壇,予學生一個可發聲的平臺。此平臺必須以匿名進行,並作輕微管制,以避免出現誹謗及粗言穢語等負面留言。我們也不想營造負面的環境。用家使用論壇前會顯示此管制政策。但是,我絕對希望學生的聲音能不經修飾地出現於平臺,以確保他們有較大程度的言論自由。網上論壇才能讓人更有安全感地表達自己意見。我理解資訊流動甚少能雙向流通,尤其在這個時期,故我絕對想學生能夠傳遞他們的聲音及意見予大學管理層,所以此論壇若能實現,或會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問:請評價現時校方和學生組織的關係。

答:我相信校方現正嘗試與學生逐漸建立更好的關係,但我亦相信學生現時感覺自己的聲音沒被聽見。這是因為學生組織曾可透過香港大學學生會為媒介與校方溝通。學生會解散後(編按:香港大學學生會並未宣佈解散),學生更感失去依靠。而正如我剛才所說,現時感覺只有單向的資訊流動。我相信學生與大學必須改善溝通方能建立更好的關係。我提到的論壇可為溝通的一個渠道,但我們正討論學生組織,故該論壇只能為一種非正式的溝通方法。校方和學生組織或需要一個更好的方法去改善溝通,建立雙向的對話。

問:請評價現時大學管治委員會學生代表的產生機制。

答:校方正嘗試通過容許學生參與大學管治,建立和學生的有效溝通[渠道]。將學生代表納入這些委員會,是確保學生能發聲的好方法。現時有些學生代表透過選舉產生,有些透過委任產生,個人認為選舉產生機制更優勝,因為學生可以自己決定由誰代表。若我們想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我們會想有最好的代表。

問:據《明報》報導[3],港大校董會擬修訂大學規程,將紀律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改為由教務委員會委任,以往該委員會學生代表由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提出人選。你如何評價該安排?

答:香港大學學生會曾代表學生的聲音,是一個展現學生民主力量、讓學生發聲的平臺。而[近年來]學生會的力量受到多番削弱。

接受教育的終歸是我們。考慮到龐大的學生群體,我們應有選舉權,選出這些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我明白學生會已不存在,所以我現時認為,如果委員會學生代表會由教委會委任產生,人選仍應透過學生全民選舉產生,以促進學生民主。

問:2019年,校委會拒絕跟從教委會認為並無充份理由解僱戴耀廷的意見,通過解僱戴耀廷的決定[4]。你如何評價該事件?若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你會如何處理?

答:戴耀廷教授為香港親民主派活動家。我明白校委會解僱戴耀廷的決定受學生廣泛批評,更被指侵犯學術自由。我相信該事件凸顯了香港社會日益關注的兩個問題: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受到壓迫,因為戴之所作所為可被視為同港大無關。不過,我不能給予更多評論,我只能說這麼多。

如果同類事件在我任期內發生,考慮到我國際生的身份,評論本地政治並不妥當,但我仍可致力確保學生不受這些決定影響。

問:請評價香港大學學術自由現況。

答:我儘量精簡地回應。如果只在「學術」範圍,學生或仍有充足的自由與同學交談。但以政治課程為例,若學生需於課程中選擇一條研究題目,他們或會傾向於選擇較安全、不會引起注意的主題。基本上,我認為這情況只在某些院系裏發生。一篇工程學論文不會受到多少影響,但修讀政治相關課程的學生於撰寫論文時,很有可能因為發生過的事而選擇研究較安全的課題。故我認為香港大學現時學術自由稍被削弱,但我相信不同學系面對着不同的情況。

問:訪問尾聲,你還想對選民說什麼?

答:我想再次強調,港大各管治架構中有代表國際生的聲音對所有學生都很重要。為了更好的大學體驗,所有人的聲音都應得到考慮。這樣我們才能集思廣益,產生更好的教學想法,在學業及非學業生活中向前邁進。要達至此目標,[港大]必須要有多元的聲音存在。


注:

[1]:〈香港大學條例〉。
[2]:〈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3]:〈港大紀委學生代表 擬改教委會任命 最快日內表決 校友嘆「搲爛面」無諮詢〉,《明報》。
[4]:〈校委會以大比數裁定解僱戴耀廷 戴:這標誌香港學術自由的終結〉,《學苑》。


相關報導:


英文訪問稿:

下一則
上一則
2023 年 4 月 23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