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治架構訪問

專訪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

2023 年 11 月 26 日

【學苑專訪】戚由康去年參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時承諾倡議籌組新學生會預備委員會,並以970票(57%)當選校委會本科生代表。近日,校長張翔陷財務爭議,引致校委會風波;戚由康呼籲校委會成立調查委員會,又指會動議解除保密制。10月31日,警方表示正調查一宗薄扶林道一院校的文件及資料懷疑外洩案件,戚由康向本報確認曾應警方邀請,在律師陪同下前往警察總部協助調查一宗有關香港大學的案件,沒有被捕,「問心無愧」。翌日,校方宣佈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四年級生余杏慈退出校委會本科生代表選舉,另一參選人戚由康自動連任。余回覆本報查詢指:「校委會正值艱難時刻,我相信戚同學過往的經驗令他比我更能勝任校委會的崗位。」

戚由康第二任期已於11月16日開始,為期一年。本報早前訪問戚由康,以了解其政綱及理念,內容如下。


問:請簡單介紹自己,並簡述競逐連任的原因。

戚:大家好,我是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社會科學學士及法學士四年級生戚由康。我競逐連任原因是希望完成對同學的承諾。校委會本科生代表與所有學會一樣,有「flow莊」(交接、傳授經驗)制度。知識可以傳承,但有些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例如與外界傳媒、其他大學之學生代表、甚至大學高層的關係,則難以傳承。往年經驗是,累積上述經驗最少需要三個月至半年;但重建學生會非常艱鉅,一年任期不足以完成。我希望可以用我過往一年所學過的知識、經驗和累積的社會資本繼續為重建學生會貢獻,繼續服務大家。

問:你對自己自動當選有何評論?

戚: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的選舉是公開的,其提名門檻甚至比大學管治委員會學生代表選舉更低;後者要有十個提名,而參選校委會只需要一個提名人和一個附議人,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生就可以報名。我很歡迎大家報名參選,我樂見有競爭。我明白大家在今時今日對參與大學事務未必那麼熱心,或者有心但不知從何入手。我只可以繼續鼓勵大家通過不同的渠道繼續關心大學事務,如果大家對大學有任何想法,或正通過不同途徑貢獻學生事務,都可以聯絡我。

問:你認為學生較不熱衷於參與大學事務之癥結是甚麼?

戚: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很多時候,當參與這些事務的空間未必那麼大,大家不熱心也無可厚非。當然,學生代表有責任擴闊此空間,這正是我們希望重建學生會的原因: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賦權(empower)同學,令同學有更多參與渠道。所以,學生不熱衷於參與大學事務是系統性的問題。

|工作回顧

問:請回顧和評價自己過去一年的工作。

戚: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是大學最高管治機關的民選學生代表,其身位相當獨特,在有學生會的時代,基本上由學生會會長出任。它亦有象徵意義:與學生很切身的議題很多時候止步於大學管治委員會和教務委員會,校委會則負責一些人事、財務和策略方向等方面的工作。

我去年的政綱包括承諾跟進一些突發議題。據去年經驗,很多突發議題上,校委身處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為事件未必與校委會有直接的關係,但基於校委的象徵意義及獨特身位,我會選擇於一些議題上與其他學生代表合作跟進。

以本地生與非本地生配對室友政策為例,我在該議題上較多發聲是因為它對於同學非常切身,同時牽涉很多大學部門的協調和決策,而在這些重大的議題上,我與其他學生代表合作會發揮到更大的協同作用。又如西高山新建的學生宿舍的建築結構安全問題,現時沒有一個有學生代表的大學管治委員會有權處理。以往有學生代表在校舍事務委員會做觀察員,而現在已經沒有這個職位,所以這些議題又似乎與校委會有比較直接的關係,我可能會更主動跟進;例如我曾去黃竹坑四村視察。有關「損害大學聲譽」的大學規程修訂與管治架構有直接關係,所以在此類議題上面,我自問有嘗試盡力跟進。當然也有大家所熟知的「張翔事件」。我的角色就是盡量保持透明,嘗試為大家還原事實的真貌,因為這個也是同學對我的合理期望;在這些議題上,我的處理不能說盡善盡美,但我有盡力去做。

至於重建學生會可能比較困難,因為它取決於很多因素——或者我分開回答。

問:可否透露你就「損害大學聲譽」的大學規程修訂實際做了什麼?

戚:我當時思考良久,最後​與教委會學生代表和畢業生議會的民選校董向立法會遞交​意見書。當時處境尷尬;適逢中大修例,其中一個爭議就是立法會應否在大學缺乏充足共識下單方面修改條例。我們的回應手法是:無論我們是否認同修例,我們不要求立法會否決經過大學內部程序產生的修例,只是希望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立場。很多時候跟進大學事務都是這樣:我們未必期望有實際效果,但我們的行動也是時代記錄的一部分;有是非對錯時,我們應該要發聲。這不只是從一個功利的角度去考慮,我相信它有內在價值;我們留下記錄,我相信歷史會有公論。當然,修例後亦有很多細節尚未完善,例如:紀律委員會學生小組成員的選舉方式(編按:校方曾指將沿襲其他管治架構之選舉方式,惟學生成員經選舉產生則未有寫入規程),甚至每個審議案件的紀律委員會之組成方式也有漏洞。我曾聯同教委會和學院學生會的代表與校方初步商討過此類問題,我未來亦會繼續跟進,聯同其他學生代表提出意見,在修例已完成的前提下,為同學爭取盡可能公平的程序。

|重建學生會

問:請介紹你的政綱以及你最希望在任期內完成的工作。

戚:我認為最大公約數(亦是選民授權我做的)就是要重建學生會。回顧過去一年:除了港大,其他大專院校都有類似的嘗試,例如中大有聯書院學生會,理大的學生校董也有重建學生會的政綱。雖然每所大學有不同的脈絡,但我認為大家面臨相似的困境。在這個時代,同時爭取到大學和同學的支持相當困難。不過,如果其他大專院校有進展,將對我們的工作有利。另外,港大要留幾分薄面,一所所謂的國際大學絕對不可能沒有學生會,道理上講不過去。

我認為重建學生會只有兩個方法。第一、嘗試動員同學向校方施加壓力;第二、與大學商討。原則上,我們對所有可能性持開放態度,但認真思考下,動員學生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行。學生會本質上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我不擔心個人安全,但擔心這個議題本身相當脆弱,倘若失敗一次,則未必有機會翻身,重新開始。

我從上年政綱開始強調,不能妥協之底線是:應否重建、怎樣重建,必須要全體同學決定。此乃理所當然,學生會屬於大家而非一小撮人,亦不屬於大學;方案必須經所有同學接受。所以過往我聯同其他學生代表,一直嘗試與大學討論。我們開過不少會議,提交過兩次意見書;我不敢肯定此判斷,但大學給我的感覺是他們是「拖字訣」;這是一個困境。現時大概有個討論方向:有什麼要交給同學討論,或者大學重視的標準(例如國際化);但我認為要有一個初步成熟的方案,並且得到大學初步的共識,我們才可與同學一齊商議,進一步收集同學意見。結果,快要做到這步時,就出現「張翔事件」;此事嚴重影響大學的行政運作。以重建學生會為例,假設方案最後要大學中央管理層批准,中央管理層的主席就是張翔;張翔是否留任都是未知之數,如何繼續討論呢?始終,「張翔事件」如何發展會對大學內部的權力關係(dynamics)有不同的影響,亦會影響大學未來對不同議題的取態。所以,就重建學生會前路,下一步必須是要等到此事告一段落,才可能有一個成熟的行動出現。現階段,我對所有的可能性保持開放,但會堅守上述底線:最後一定要交予全部同學決定。而當下,我會繼續跟進其他議題;對於近日大學沸沸揚揚的「張翔事件」,我會堅守原則,憑良心投票,繼續了解大學不同的動態,在合適的時機延續學生會議題。

當然,合適的時機取決於大學內部和社會環境,不能一概而論地說現時拖延對誰有利。我不敢承諾一年內必然會成功,但我覺得有一點點可能性;這取決於大氣候和其他院校之情況,大家都是見步行步。來年的本科生代表未必會推動重建學生會,到時同學亦未必支持此事。我只能說,我相信此事在未來一年還有些許機會;見到有些許機會就要盡力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但我相信如果同學繼續關心此事,它就並非完全不可能。

問:可否透露向校方提交的意見書內容?

戚:最主要是重申我和其他學生代表一直重視的、一些學生會最基本的原則,包括:最後方案一定要交予同學決定,新學生會內部要有充足的制衡機制,有足夠的民主成份,有自主權。不過,現階段不能透露有否就相關原則與校方達成共識。

問:請問重建學生會的重要性。

戚:我相信大學生有社會責任。不只是對於個人的前途,更是對一個更大的環境,我們都有責任善用我們的知識。不用講到好宏大,就算是這間大學都有不公不義之事。學生會提供資源給你找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人,為改變現狀出一分力。大學尚有一個空間讓大家做一些事情。

問:你上面提及過重建學生會需要交由全體同學去決定,你對學生的參與程度有信心嗎?

戚:縱觀港大歷史——甚至香港人好多時候亦是這樣,大家平時好像不關心時政,但有大是大非時,都願意挺身而出。當然,從一個民主體制的角度來說,這並非一個健康的現象,我相信民主是講求日常的參與;但無論如何,我對同學在這些重大議題上的參與程度有信心。這當然亦取決於屆時的宣傳工作,或者其他時勢的因素,但整體而言,我有信心。

|評論校政

問:請評論近期校委會風波。

戚:此事尚未完結,難以蓋棺定論。各方勢力有可能為此事下不同的定性,而在我的角度:第一、此事反映校內不同持份者對管理層有積怨;第二、今次事件有表面證據;第三、校委會成立調查委員會是正確的決定。我期望校委會公平公正,儘快調查,還各方人士清白。倘任何人有錯,就要究責。

問:請評價課外活動支援處(CCSO)過往一年的工作。

戚:大家留意媒體報導都會得知,CCSO熱衷於在校內除去香港大學學生會的痕跡,此乃其成立的最大意義,亦是它存在的意義。我認為這種姿態無助於修補同學與大學的關係。坦白講,我看不到多個名、少個名有任何實質影響。發現有學會使用香港大學學生會名稱而將其除名是一個沒有什麼意思的動作;大家都未必是故意的,CCSO不必有權用盡;而處分前,必先要與學生組織有充份的溝通。這方面的工作有改進空間,但我要強調,我相信前線同事的行政工作(例如租借資源、場地管理等)是辛苦的。

問:你最後想對同學說的話。

戚:我有信心,亦一直相信,就算空間何等狹窄,只要我們肯開闢一條路,那就總有一線機會。所以我衷心希望來年可以與所有同學一起嘗試找一條出路。過往一年最大的命題是希望和絕望。好多時候,在大學內部嘗試做一些改變,會發現空間狹窄,好難做,亦好難見到即時回報。我覺得其他學生代表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迷茫;但我們要相信有出路。我們要相信把握每一個機會,就有可能帶來改變。我相信大學內部尚有不同的空間,例如院務委員會、不同的論壇及諮詢等,其實都是發聲的機會。如果大家有心的話,都可以通過不同渠道繼續參與。我相信微小的改變會累積成巨大的力量。


相關報導:

下一則
上一則
2023 年 11 月 26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