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治架構新聞

校委會風波:校委會接納小組報告 指調查小組可掌握的證據不足確立吹哨者電郵之指控 張翔稱報告充分證明指控「子虛烏有」

2024 年 4 月 13 日

12:00 更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4月13日)早上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時表示,良好管治對院校非常重要,如有人對管治有問題或懷疑,管治架構應認真跟進處理,「但我都好希望我哋汲取今次經驗,大家放低,即係話過去啦,告一段落啦」,呼籲大學所有持份者「同心同行,一齊推動大學發展」。

【學苑新聞】校務委員會(校委會)成員去年接獲匿名電郵,電郵針對張翔提出多項指控,包括不當處理大學財產及豁免招標。校委會其後議決根據《舉報程序》成立五人專責小組調查 [1]。校委會昨晚(4月12日)發新聞稿,宣佈昨日議決接納由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並表示「調查小組可掌握的證據」不足確立吹哨者電郵中對張翔行為不當的指控。校委會另議決,將交由轄下的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及其他委員會檢視報告的調查結果,並就已採取及將採取的措施向校委會報告,以處理並防止「已發現的問題再次發生」。

張翔今凌晨發聲明,稱校委會經半年調查終於還其清白,又稱「調查結論充分證明,一連串的匿名舉報和惡意指控全屬子虛烏有」,指控吹哨者惡意將大學機密資料及內部通訊「斷章取義發至傳媒,扭曲事實,蓄意誤導公眾,以達至不可告人的目的,阻礙大學的改革與發展」。張翔續稱,「造謠者透過匿名電郵」對他及大學作出「嚴重誹謗」,「理應受到強烈譴責」;大學須「慎重運用」匿名舉報制度,於事件真相未明時尊重及保護被舉報者的權益,「防止機制被濫用,杜絕誹謗、誣告和陷害他人的不正之風」。

張翔續稱,事件對大學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現時「同事懼怕被捲入失實投訴,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大學的發展計劃難以推進,甚至被迫暫停;全球招聘人才計劃受挫,個別已簽約加盟港大的國際頂尖學者因而卻步」,大學聲譽「不幸因今次事件被抹黑,在國際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張翔又稱,眾多同事受到牽連,遭受巨大精神壓力,對此感到非常痛心;感謝同事「在這段動蕩的時間堅守崗位」,「守住良心與正義的底線」,又「感謝那些秉持公正立場的校委會成員和專責小組成員」。張翔最後稱「會加強與校委會的溝通,帶領管理層推進大學的改革,繼續提高效率」,「真誠地希望大學運作重回正軌,放下成見,擺脫干擾,回歸平靜」,「一起追回被浪費的機會和時間」。

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回覆本報查詢指,近年來,同學在內的各大學內部持份者通過不同渠道表達對大學事務的意見甚至不滿;大學管理層亟須正視這些意見,以期解決大學的內部問題,包括是次調查所揭露的議題。就張翔呼籲慎重運用匿名舉報制度,戚表示為達成良好管治,大學應鼓勵善意的舉報,同時尊重被舉報者的權益。

專責小組由三名校委會成員和兩名非校委會成員組成,並由大學審計委員會主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擔任小組主席,另外兩名校委會成員為施文信及趙子翹,三人均為校外委員。非校委會成員分別為前審計署署長孫德基和資深大律師許偉強。校委會主席王沛詩於去年10月9日會議後見記者時,被問到政府及中聯辦有否介入是次風波,王回應稱港大完全獨立運作,「無人影響我哋」。

去年,《香港01》報導張翔成功申請豁免招標購置作價約203萬元之寶馬 i7 xDrive60 作校長座駕,另報導指校委會接獲另外兩宗投訴:一、港大今年4月收到一筆來自中國企業的獎學金款項後,校長辦公室一度要求將之轉到其控制的賬戶,而校方提供予捐款人名單中的受惠學生,去年已透過其他資金來源獲得獎學金;二、去年5月,張翔通過人力資源處向招標小組委員會申請豁免招標,以33萬美元(約257.4萬港元)聘用美國獵頭公司「Isaacson, Miller」,招聘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及醫學院院長。


注:

[1]:https://www.hku.hk/about/policies_reports/c_whistleblowing.html


相關報導:

下一則
上一則
2024 年 4 月 13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