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港大教授以 AI 生成學生論文評語 曾參考 AI 意見修改看法

2025 年 7 月 17 日

【學苑新聞】近日,有學生懷疑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於批改其論文作業時,以人工智能生成評語,指評語以點列式(point form)寫成、格式統一,且文辭風格與人工智能高度相似。該教授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此事,並稱會於有需要時加以修改,其亦曾參考人工智能意見重新思考並更改對論文的看法。就規管教師於評改作業時使用人工智能一事,校方指未有具體回應。

該論文作業評語共分三部分:優點及改善意見、以「一般、好、非常好、優異」作各項評分標準的等級及以英文字母表示的最終成績。該教授指,收到論文後,會先閱讀並決定最終成績,後以 Turnitin 檢查有否抄襲,再於 ChatGPT 輸入指令,包括課程大綱、評分標準、應有的學習成果、研習程度、大學標準及其對評核標準的個人理解,以生成所有評語,包括最終成績。生成評語後,該教授會自行判斷是否同意並增減內容。教授又指,其會參考 ChatGPT 的意見重新思考,並可能調整自己對論文的評價,通常最終成績維持不變,但亦曾作出數次調整。其認為,ChatGPT 是他在評改作業時的「第二雙眼」(a second pair of eyes),可給予學生更完善及詳備的意見回饋。

據了解,該課程允許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惟需申報,且只可作研究工具以支持原創意見,例如搜集資料、檢查文法等;學生不可直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

副校長(教學)施啟正回覆學生指,現時未能就此事給予具體回應,但重申大學承諾於所有課程中提供公平的評核方式。社會科學學院僅提供 2023 年港大發佈的相關政策文件,未有正面回應事件。教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王勤如回應此事時,指港大暫時未有政策規管教師於評改作業時使用人工智能,希望可於教委會轄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討論相關事宜。本報正向教與學創新中心查詢大學有否相關政策,截稿前未獲回覆。

教委會於 2023 年 6 月通過有關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政策,鼓勵教學人員將 GenAI 融入課程評核,並制定公平且能真正評估學生學習表現的機制,教師可全權決定是否或如何使用 GenAI。政策又訂明,學生使用 GenAI 完成作業時,須適當地說明資料出處和引用來源;教師亦需向學生明確說明相關規定並提供指引。

同年 8 月,校方宣布將於新學年起為師生提供免費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現時,學生可使用包括 ChatGPT、DeepSeek 等 GenAI 工具 [1]。 

港大於今年 5 月 8 日在社交平台專頁發佈帖文,指 2025 至 26 學年起將推出「人工智能素養微證書」本科生必修課程(SCDS1001)。此課程旨在向全體本科生教授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及技能,課程具體內容將於今年 8 月向新生公佈。

注:

[1]:港大新聞稿 https://www.hku.hk/press/c_news_detail_26434.html

相關報導:

上一則
2025 年 7 月 17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