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 Undergrad, H.K.U.S.U. Instant News

理大六四論壇:認同六四對本土歷史意義 但不應與港人身份綑綁 【學苑專訊】理工大學學生會、嶺南大學學生會及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聯合舉辦的〈年輕人談六四—六四事件之於第五代人的意義論辯〉今日(六月三日)於理大校園舉行。嘉賓包括理大學生會會長黃澤鏗、嶺南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倩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周竪峰、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以及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主持為麥嘉緯先生。 是次論壇觸及:年輕一代的身份認同、悼念六四與悼念儀式之必要、六四與香港本土關聯、對支聯會綱領及其六四晚會的看法,以及香港可否視中國為單純的鄰國。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周竪峰首先申明其個人、中大學生會、十一間院校都支持「各有各搞」,舉辦六四集會完全是個人選擇。周指出支聯會所受的最大批評是「六四背後不應該有一個道義責任束縛著大眾」,其明白不少人親歷六四或視其為政治啟蒙,亦認同六四所帶來的情感和政治責任,但強調它們不屬新一代年輕人,支聯會常說的薪火相傳並沒有咨詢過年輕人的意願。周解釋無人有權阻止任何人建立民主中國,但支持該立場的人同樣沒有權迫使其他人去一同建設民主中國。就坊間各種言論,周回應指各大院校沒有要鬥垮支聯會,亦指很多人認為大專院校不出席維園集會是「搞散六四」、「中國共產黨最開心」等等的言論最侮辱民主自由。周表示雖然看見支聯會有些許改變,例如部份人不反對學生自己舉辦集會,但相關成員如李卓人其後又表示這樣做是分散民主力量,感覺像「鬼拍後尾枕」。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指出悼念的目的是表示對逝者的哀傷,將歷史事件呈現在一代人的眼前,而基於本質限制,並「不會苛求悼念有實質作用」。孫強調歷史永遠沒有可能被遺忘,而年輕人不悼念不代表忘記,並進一步指應該將六四加入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孫指香港人在六四事件中的參與在本土歷史中是很重要的事件,但在參與過許多的社會運動後,相比起傷感的情緒,孫更想從香港人的本位去看六四,更重視「當年香港人對民主的執著」,應透過討論前途問題去承傳這種精神。孫又強調希望有關的稻草人攻擊停止。 有台下觀眾提問孫,要如何回應有關支持建設民主中國的說法,即不論任何地方,民主都該是要堅守的價值這種論調,以及即使香港成功爭取民主,中國作為鄰近國家亦會用政治手段令香港民主備受壓迫。孫表示同意首種論調,但個人認為不需要有支聯會所說「要先爭取中國民主」的前設,強調從來沒有否認中國因素。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指悼念的意義在於歷史傳承,所謂「人民和極權的戰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戰爭」。王指出不是做所有事都要「共產黨唔開心」,以天安門母親丁子霖仍被軟禁一事為例,表示悼念是一種支持,而且悼念有助刺激當下的社會、新思潮,但要梳理六四對本土歷史的意義,而將六四加入中國歷史課程是可取的方法。就對支聯會的看法,雖然明白其本身是因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而成立,不可能「拆人祠堂」,但指支聯會應做得更多。王指,就算沒有國族認同,仍然要悼念及討論六四是基於它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影響,如油麻地碧街事變及黃雀行動都足顯六四的影響。 理大學生會會長黃澤鏗視悼念為「美德」,是一份對民主烈士的尊重和敬意。黃強調香港人當年在六四事件中的參與的確很多,而六四對當代香港人的影響亦很深遠,但坦言無法認同支聯會舉辦六四集會所強調的大中華國族情感,又表示無法看見支聯會有實質爭取中國民主的計劃。 嶺南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倩盈表示自己從未參與過支聯會所舉辦的六四集會,而都是透過二手資料得知六四事件,情感聯繫較薄弱。張認為要悼念要先有聯繫,而當年的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較多,所以會有強烈的情感。張又指,悼念雖無實際的作用,但有情感意義。…

理大六四論壇:認同六四對本土歷史意義 但不應與港人身份綑綁

【學苑專訊】理工大學學生會、嶺南大學學生會及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聯合舉辦的〈年輕人談六四—六四事件之於第五代人的意義論辯〉今日(六月三日)於理大校園舉行。嘉賓包括理大學生會會長黃澤鏗、嶺南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倩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周竪峰、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以及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主持為麥嘉緯先生。

是次論壇觸及:年輕一代的身份認同、悼念六四與悼念儀式之必要、六四與香港本土關聯、對支聯會綱領及其六四晚會的看法,以及香港可否視中國為單純的鄰國。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周竪峰首先申明其個人、中大學生會、十一間院校都支持「各有各搞」,舉辦六四集會完全是個人選擇。周指出支聯會所受的最大批評是「六四背後不應該有一個道義責任束縛著大眾」,其明白不少人親歷六四或視其為政治啟蒙,亦認同六四所帶來的情感和政治責任,但強調它們不屬新一代年輕人,支聯會常說的薪火相傳並沒有咨詢過年輕人的意願。周解釋無人有權阻止任何人建立民主中國,但支持該立場的人同樣沒有權迫使其他人去一同建設民主中國。就坊間各種言論,周回應指各大院校沒有要鬥垮支聯會,亦指很多人認為大專院校不出席維園集會是「搞散六四」、「中國共產黨最開心」等等的言論最侮辱民主自由。周表示雖然看見支聯會有些許改變,例如部份人不反對學生自己舉辦集會,但相關成員如李卓人其後又表示這樣做是分散民主力量,感覺像「鬼拍後尾枕」。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指出悼念的目的是表示對逝者的哀傷,將歷史事件呈現在一代人的眼前,而基於本質限制,並「不會苛求悼念有實質作用」。孫強調歷史永遠沒有可能被遺忘,而年輕人不悼念不代表忘記,並進一步指應該將六四加入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孫指香港人在六四事件中的參與在本土歷史中是很重要的事件,但在參與過許多的社會運動後,相比起傷感的情緒,孫更想從香港人的本位去看六四,更重視「當年香港人對民主的執著」,應透過討論前途問題去承傳這種精神。孫又強調希望有關的稻草人攻擊停止。

有台下觀眾提問孫,要如何回應有關支持建設民主中國的說法,即不論任何地方,民主都該是要堅守的價值這種論調,以及即使香港成功爭取民主,中國作為鄰近國家亦會用政治手段令香港民主備受壓迫。孫表示同意首種論調,但個人認為不需要有支聯會所說「要先爭取中國民主」的前設,強調從來沒有否認中國因素。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指悼念的意義在於歷史傳承,所謂「人民和極權的戰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戰爭」。王指出不是做所有事都要「共產黨唔開心」,以天安門母親丁子霖仍被軟禁一事為例,表示悼念是一種支持,而且悼念有助刺激當下的社會、新思潮,但要梳理六四對本土歷史的意義,而將六四加入中國歷史課程是可取的方法。就對支聯會的看法,雖然明白其本身是因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而成立,不可能「拆人祠堂」,但指支聯會應做得更多。王指,就算沒有國族認同,仍然要悼念及討論六四是基於它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影響,如油麻地碧街事變及黃雀行動都足顯六四的影響。

理大學生會會長黃澤鏗視悼念為「美德」,是一份對民主烈士的尊重和敬意。黃強調香港人當年在六四事件中的參與的確很多,而六四對當代香港人的影響亦很深遠,但坦言無法認同支聯會舉辦六四集會所強調的大中華國族情感,又表示無法看見支聯會有實質爭取中國民主的計劃。

嶺南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張倩盈表示自己從未參與過支聯會所舉辦的六四集會,而都是透過二手資料得知六四事件,情感聯繫較薄弱。張認為要悼念要先有聯繫,而當年的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較多,所以會有強烈的情感。張又指,悼念雖無實際的作用,但有情感意義。

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認為悼念非必要,是「有心」有情感才需要進行,而只要有人想向民主烈士致敬,支聯會都會提供平台,歡迎以愛國或是人權角度參加。鄒指公開集體的悼念是一個政治表態,又表示「必先要爭取中國民主」不是支聯會立場,而是所有屬於「這片土地」的人,無論是西藏還是香港,都應該一同爭取民主,誰先誰後不是重點。就儀式綁架問題,鄒提出支聯會亦有舉辦各種論壇和講座,而悼念儀式可以讓不同立場的人溝通他們的共同感情。

下一則
上一則
2016 年 6 月 3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