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訪】港大退聯關注組:現存體制無法將其他路線帶入學聯

2014 年 12 月 27 日

【學苑專訊】「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日前(二十六日)發表聲明公布各發起人的身份,當中有前文學院學生會外務副主席吳偉嘉、前學苑副總編緝王俊杰、前施德堂學生會外務副主席張明崴,以及文學院一年級生陳穎琪。為此,本刊邀請該組成員進行訪問,了解其未來計劃和相關看法。

學聯路線難以多元 抗爭消極不求變

關注組於其專頁曾指學聯有「路線體制缺憾」,又批評其以「建設民主中國」為綱領,「執迷大中華主義」。被問及「退聯」是否基於政治考慮,關注組回應指學聯抗爭路線消極,即使不見成效亦不作改變,認為問題出於其體制之內。成員王俊杰認為大中華路線未必錯誤,但指現存體制「無法將其他路線帶入學聯」。

舉學聯三弊病 共識制下多掣肘

關注組於訪問中指出學聯現有制度的三大弊病,分別是選舉制、問責制及共識制。吳偉嘉解釋指,秘書長、副秘書長,即學聯最高行政機關非一人一票產生,投票權亦落於去屆常委、秘書長等人手上,形容這是「自己人選自己人」、「小圈子選舉」,容易讓單一政治理念流傳。吳續指,學聯欠缺讓基本會員直接反映意見的問責機制,即使過萬港大學生認為秘書處存在問題,其於常委會中也只有一票,人數雖多,卻無法解決問題。

三弊之中,關注組認為學聯現行的共識制弊端至大。吳偉嘉表示,雖然港大擁有否決權保障其聲音,但未必能作實際行動。他認為如果港大堅決反對大多數院校的立場,或會被認為分化、不合作,甚至輸打贏要。吳表示,梁麗幗曾指學聯早應升級,但另一方面周永康卻稱運動失敗並非因無升級,兩者說法或令公眾感到混亂,甚或認為港大推卸責任。關注組認為,當少數院校提出改革,否決權便失去保障少數的意義;假如杯葛學聯,缺席會議,或會被指違反會章,影響形象,吳更直言:「這是港大學聯常委本身可能對學聯有意見,但也要被逼妥協的原因。」

不擔心退聯後外務人手不足 澄清非與學聯割蓆

對於港大退出學聯後外務工作人手不足的憂慮,關注組認為退聯與處理外務的人手無關,因港大處理外務已有其體系,除時事委員會,亦有不同關注組,幹事會亦有處理外務的人手和義工。此外,關注組亦強調「退聯」是歸還自主權予港大學生會,澄清並非與學聯割蓆,「退聯」後仍可與學聯保持友好。關注組建議「退聯」後,港大學生會與學聯立場一致時仍可合作,有異則「各有各做」,例如不少不在學聯架構的學生組織,亦有與其合作的經驗,包括學民思潮等。

斥學聯回應不友善 反駁「退聯」無礙爭取民主

關注組坦言,他們雖未有向學聯提出對其制度的批評,但對在體制內推行改革的可能性感到悲觀。他們表示,曾於佔領運動期間提出行動建議,包括11月底的升級行動策略,惟「放上學聯討論的時候,其他院校認同的機會都不太多」。關注組成員又斥學聯對其態度不友善,回應關注組的批評時避重就輕,亦自覺毫無問題。

吳偉嘉又反駁學聯指有學生會退出學聯會削弱學界潛力的指控,反認為學聯現行路線不見有效。吳補充指,院校缺乏自主會阻礙不同政治力量的催生,表示不同的抗爭路線無礙爭取民主的力量。假如學聯提出或承諾改革,關注組稱仍會堅持舉辦公投,因港大是否退出學聯應由同學決定。

未有行動時間表 望周年大選舉公投

關注組對未來的實質行動未有時間表,但將會探訪各舍堂,接觸院會、三聯會及其屬會幹事,亦同意有需要於開學後舉辦公開論壇。關注組成員表示現階段將會展開宣傳,引起更多基本會員關注事件,又稱會盡快接觸評議員。至於舉行公投的時間,關注組則表示於周年大選一併舉行是最有效之方法。

下一則
上一則
2014 年 12 月 27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