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區議會不少政治素人於選舉中勝出,上任至今已歷一年,香港政局風雨飄搖,區議員難以單單處理社區民生工作,抗爭道路沿途也不乏區議員身影。工作方面也好,政治理念也罷,區議員們各有定位、百家爭鳴。學苑藉此訪問西環飛躍動力的葉錦龍及天水連線的伍健偉,探討在現今局勢下,區議會有何職能以及區議員的身份又如何幫助香港局勢,希望能記錄時代,一探區議員的想法。//
【學苑專訊】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西區的葉錦龍取得3,073票(55.27%),成功於石塘咀選區當選,擊敗取得2,487票(44.73%)並曾擔任該選區區議員32年的陳財喜。此次為相隔30多年後,再次由民主派人士擔任石塘咀區議員。在當選一刻後,他就主張區議員在職務上須將民生和政治並列。
葉錦龍今年33歲,自幼在西區長大,對交通工具、日本動漫有濃厚興趣,可謂童心未泯。但在這個大男孩的肩膀上,負起的是旁人難以想像的重量。在而立之年,有了家室、當了區議員,想必其中作出了不少的犧牲和無數的選擇。
猶記得受訪當天葉錦龍總是以笑臉迎人,事後回想,或許他的招牌笑容就是一眾街坊對其信任的象徵。專訪期間出現了些小插曲,短短受訪兩小時中就有數個街坊前來辦事處尋求協助,葉便邊作訪問、邊幫助街坊解決疑難。起初煩惱地來到辦事處的街坊在困難解決後都被葉議員逗得開懷,最終專訪就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
捲土重來 一雪前恥
說起葉錦龍,相信西區的街坊都不會對他陌生。他於2015年首度參選區議會選舉,終獲得1,336票(41.31%),以562票之差敗給當時繼續競逐連任的陳財喜。問及當時落選有何感受,葉表示該次落敗是合乎情理、可以接受,他認為當時的選民傾向以候選人的經驗作投票考量,並非如2019區議會選舉般,很大程度上以候選人的政治立場為主要考量。他表示當時自己經驗尚淺,而作為其競爭對手的陳財喜經已有擔任多年區議員的經驗,再加上當時社會的民情其實並不偏向民主派,導致了2015區議會選舉的落敗。
2015區議會選舉落敗後,葉錦龍並無因此氣餒。在大會宣告他落選後,他毅然向票站的所有人許下承諾,指自己不會放棄、會繼續為西區街坊服務。為此,他與一眾志同道合之士將已空置的前區議員辦事處改裝,成立「西柚辦公室」以促進居民交流、自主解決社區問題,繼續以非區議員身份服務市民,同時亦以監督中西區區議會工作為目標。葉提到當時最大的收獲是成功建立街坊網絡及累積社區經驗,又稱雖然在選舉中落敗,但在心中亦是將自己當作區議員般去幫街坊義務工作,和街坊建立信任關係。
葉在此概括了自己的理念,他希望能透過和街坊建立信任關係,向他們解釋政治概念、讓其對民主的認識增加,至於政治意識較高的街坊則要深化其認知及盡量給予更多資訊和消息。他又指有必要向市民講解社會形勢、分析制度弊端,例如政府不是由民選產生,因此極少聆聽民意。葉錦龍又期望不僅西柚辨能建立其社區網絡,其他街坊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網絡,因此當時一直有提供空間予有興趣籌辦非政府組織、街坊興趣小組的人去舉辦活動。葉希望街坊能夠於自己的社區內享樂而無需特意外求,他認為若一個社區需要進行維繫,街坊不能將西環視作一個僅供居住的地方,而要學習享受社區生 活方可看清社區有何優劣,繼而建立意識去改善自己所屬的社區,提升居民與社區間的連繫。
葉續指在2019區議會選舉中,比起區議員在選舉中當選,其實更大部分是屬於手足的勝利。當時社會氣候抑鬱,即使不少手足不斷付出,但政權依然無動於衷,大家可能會覺得一切徒勞無功,再加上選舉前大家都擔心政府會以不同手段取消選舉,無力感培增。據悉當時有消息傳出,政府曾打算假如有比起中大、理大圍城更大型的抗爭出現的話便會強行中止選舉。慶幸的是,一方面是香港人在如此殘局中仍可團結一致,勇於發聲;一方面是經過自己數年來落區的努力,街坊對自己的認知度提高了,並且期望透過為區議會注入新血,爭取公義和民主。葉再三強調,自己得以當選是當時所有助選義工及在不同戰場上奮戰的手足所付出的血汗換來的結果。葉又形容雖然民主派看似在區選中大勝,但其實香港人在區選一役中付出了遠遠超乎收 益的代價,而這個重創使一年後的現在,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他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手足們的以死相搏最後僅僅換取到政府對口罩的資助,砌成自己辦公室背後的「口罩山」。他指事情荒誕,但偏又不能不去做,於是便在矛盾的心境下為了社區和香港繼續砥礪前行。四年之後,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是這次自己終於成為石塘咀區議員。雖然票站職員不被允許表達任何政治立場,但葉指從他們的眼神看出其為自己成功兌現承諾當選而感 到高興,葉亦非常感恩自己於四年之後仍屹立在這個中西區、這個票站裏。
扎根30年 情繫西環
葉錦龍自幼在西區長大,小學與中學都在區內就讀,對西環感情深厚。記者問到其在見證西區數十年的變遷有何感受時,葉提到對石塘咀現在的仕紳化還未算嚴重而感到可幸。他指暫時西區都仍未有大量價格高企的餐廳出現,加上本身區內的租金都不便宜,但現時還有很多街坊生意得以保留,可見石塘咀仍未因仕紳化受到太大影響。葉續指仕紳化對社區有好有壞,雖能為社區帶來新氣象,但卻未必能貼合到街坊需要,有機會失去本能令街坊於社區內可以自給自足的優勢。在被問到西區的特色時,葉錦龍回答指認為西環較少屋邨,反而較多私人屋苑,另外西區的人口老化問題亦相較其他區嚴重。他認為要爭取區內選民的支持的其中一個重點是要用更淺白的方式向上了年紀的街坊解釋現在社會和政府有何不當之處。
區議員工作繁忙眾所周知,葉指自己平常有稱職的助理幫忙分擔日常工作,非常感激他們。至於他本人則主要負責跟進全港性政策、地區政策、區內工程及為其提供意見,同時亦會盡量出席會議,把握質詢政府的機會。於區議員一職負責的這麼多工作中,他笑言自己最喜歡派傳單。雖然過程辛苦,但從中可以接觸街坊,能夠與其聊天了解地區狀況,這比起在區議會對着空氣自言自語更為開心。葉錦龍表示其實自己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想幫中西區編寫一個鄉土史,但他稱自己距離目標仍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所以今後會繼續努力奮鬥。
議員雖非聖人 仍須嚴守操守
區議員作為公眾人物,生活上大抵不能如成名前般瀟灑,背負的東西更多,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公眾審視,因此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葉又提到話雖如此,但畢竟議員也有自己的人生,因此公眾應該要給予議員的私生活一點空間。但葉表示如果議員在工作上有不恰當或生活上有不道德之處的話,公眾絕對有責任去審視其所作所為,葉補充指有部分大家聽聞過的議員操守問題可能是有心人的炒作,勸勉大家要明辨是非。葉亦匿名批評某現任區議員視自己為KOL,直斥其「做區議員點解要呃like?要呃like你唔去做KOL?區議員絕對唔係KOL囉sorry!」,又指出其衝口而出的舉動可能是真性情,但給予市民的觀感可能是魯莽。葉指自己會對說過的話負責,因其自覺自己是一個議員。
光復議會 一勞永逸?
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在高投票率下,首次在多個選區大獲全勝,取得全港86%的直選議席(388席),中西區選區更在2019區議會選舉的15個議席中取得了14席。然而,這並不代表議會戰線已經結束。事實上,葉表示今屆的區議員能做到的事非常有限,由於武漢肺炎疫情關係,區議員過往一貫會籌辦的旅行、街站、派發物資等的活動在現時環境而言均遇上阻礙。在這情況下,葉唯有把區議會重點放在防疫上,平常多催促食環署人員清潔街道和以區議員身份派發酒精搓手液和口罩予有需要的街坊。葉坦言沒有任何一個有落區經驗的人會認為現今的政治狀況是宜人的,其上任近一年來,完全感受到政權全方位的打壓。葉指自己曾有三個月遭政府遲遲不肯替其報銷開支而無法周轉現金流,甚或乎阻撓其行使職權,一言不合便以其違反會議常規為由趕其離場,又或以非法集結的罪名拘捕正提供意見予警察並監察其執法的區議員。最深刻的例子就是8月7日「火眼實驗室」中西區區議會第五次特別會議。當其時立法會議員兼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琼、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黃永志及葉錦龍到場,鄭麗琼馬上在火眼實驗室選址的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外宣布召開特別會議,稱主席有權力在任何地方召開會議,而根據章條,區議會並不受限聚令限制,惟最終5名區議員皆被無理票控,該次特別會議亦被區議會秘書處拒絕承認為合法會議。葉笑言這屆區議會的經驗完全推翻了區議員對地方行政的想像,亦推翻了市民對區議會的想像,但指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去讓我們重新思考區議會、區議員作為基層民選代表可以擔當的角色。
問及區議員能在抗爭中擔當甚麼角色,葉表示區議員在抗爭中能在社區內做到的事非常有限,面對於各個戰場上奮戰的手足,自己卻僅能遠觀,無力感頗重,又指出區議員身為政治人物,所作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公眾用顯微鏡放大審視,作為民意的載體更不能輕舉莽動。葉以2014的雨傘革命作例子,稱當時的議題過於離地,民主派缺乏地區宣傳,加上後期出現失焦問題令情況一度膠著,最終被中共政權瓦解了這場運動。他希望區議員能透過作地區宣傳,宣揚民主價值,讓市民知道政府的醜態。並帶出區議員可擔當支援角色,提供被捕支援、後勤支援、資訊流通及整合等,未來葉亦會繼續用議員的身位去收集更多資訊、和政府議價,取回我們應有的東西。
本刊記者續向葉提問有關與其他區議員合作和各區區議會文化的問題,葉回答指每區的區議會文化都有所不同,區議員處事手法、風格、抗爭模式也不盡相同。中西區傾向多用議會程序去抗爭,沙田區則是身體力行,而屯門、元朗等較鄉郊的區就比較常用非議會方式去和政府議價周旋作權力平衡。葉強調,十八區必須於處事風格、模式上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才能相互協作,否則只會帶來反效果。葉又指其實中西區區議會的管治文化都有特別之處,舉個例子,中西區區議會的會議時間為十八區數一數二的長,其中發言次數最多的出乎意料地為泛民主派議員和葉本人,因葉認為有很多事情區議員有必要去發聲、表達民意。區議員身為選票的載體,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追究警暴、政府於反送中裏的所有失誤,而區議員在履行職務時僅換來政權無情的打壓。同樣出乎意料地,對於現今香港社會、區議會內的種種不公,老一輩的議員往往更加憤怒。原因在於這些議員見證了政府對不同界別區議會抱有的態度差異,政府以往對建制派主導的區議會阿諛奉承、特別眷顧,如今政府對民主派為主導的區議會卻諸多阻撓、制肘,一言不合就趕議員離場,警察代表更三不五時挑起戰火、紛爭、「擘大眼講大話」。政府對區議會的所作所為,中西區老一輩、有資歷的議員全都看在眼內。
葉提到香港人善於靈活變通,但這同時也是香港人的缺點。香港人為了能融入社會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逐漸捨棄自己的原則、底線。幸運的是2019年所發生的事令香港人意識到自身的底線和所相信的核心價值決不能輕易捨棄,凡事非以利益為先,而是要建立一個民主、能暢所欲言的地方。
走到盡頭的議會抗爭
議會抗爭屢屢受到政府打壓,似乎經而遇上瓶頸、走到盡頭,難有新突破。在此,記者問及葉如何評論區議會能架空政府的可能性。葉表示自己在西柚辦時期曾探討過相關議題,討論沒有政府授權的民間組織能取代區議會工作的可行性,不過僅限於文化、康樂活動等,並無上達至政治層面。葉認為在沒有執行單位的情況下,架空政府基本上不可行。以違例泊車為例,民間組織可以召開一個地方社區大會以要求在違泊嚴重的路上畫雙黃線或禁區,然而即使大會通過了這個議案,卻終究沒有人會加以執行。一般而言,政府常規是會將其交給運輸部門執行,如運輸署會命令路政署在路上加上雙黃線。但沒有執行能力的民間機構僅僅能代表市民的聲音,若市民自行在路上加上雙黃線,於政府角度而言其只是在破壞公物或擅自加上標語,需要負上法律責任。葉坦言一個民選的非政府組織比起區議會作用更微,但無可否認其存在能夠啟發市民,體現民主精神。
本刊記者再就2020年的區議會有何作用作提問,葉解釋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400多個區議員成為香港僅餘的唯一民意載體,因立法會議員已完成四年的民選任期,進入並無民意基礎的委任任期,因此其議席並不能反映背後的民意基礎。葉語重心長地說道,現任或下任的區議員必須記住自己除了要負責區議員的日常工作外,還要認清自己是民意的代表,要為選民的福祉發聲。他提到區議會有區議會條例的授權,即使區議會的決策並無任何的法律約束力,但它背後的民意基礎將成為街坊、市民、政府甚至海外國家的監察對象,用作判斷香港的民主和人權有否倒退的指標。此後,區議會無論在鞏固區內市民對民主的認識,還是在區內政治事務的參與都十分重要。
2019區議會選舉過後,建制組織以其雄厚資金,用政黨「社區主任」的名義繼續進行社區工作,試圖四年後反擊。葉擔心四年後反送中的熱潮已過,建制派會得以收復失地。他認為有部份區議員掌握不到當區民情,有人覺得於區議會選舉勝出就是議員,但其實區議員除了在議事廳開會外,也要實實在在地接觸市民和街坊建立關係才可謂稱職。建制派必然會用雄厚的資金來派發蛇齋餅糉收買人心,因此與其正面對抗、比拼資金多寡是不明智之舉。葉帶出建制派並不是僅僅派發蛇齋餅糉,而是透過其去收集不同居民的資料和訴求,然後再加以大數據分析,研究如何將本屬民主派的選票動搖至中立甚或乎建制陣營,對選情構成重大影響。
葉錦龍及後與本刊記者談到區議會分化的問題,他坦言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分化,並解釋指區議員間有不同的立場和政治光譜,所以有分歧是正常不過的事。就算在追求民主的民主派裏一樣有不同的立場,譬如:激進本土、溫和本土、自決派、溫和泛民、激進泛民和親中泛民,在一個區議會裏十至二十個區議員間姑且有分歧,十八區區議會共四百幾位區議員間的分歧和不協作性一定更大。但葉認為這正正是民主議會的體現,大家一定要先接受自己人間有分歧存在,不然就會變得與另一個獨裁政權無異。雖然各區各組織間不同人的底線都互不相同,但正因兄弟爬山的理念,才有必要去交流大家的想法並盡量去尋求共識。葉最後指出區議員間善意的提醒、批評是可以接受,但惡意的分化則絕不可取。
後來談到對全港性議政平台的看法,葉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概念,他稱自己在二月時曾召開過以防疫方針為討論主軸的全港性區議會會議,於六月時亦有其他區議員召開了與國安法議題有關的會議。他認為不同的政治構想、政治想像和民主的實踐都可以在區議會嘗試,為了不同社區居民的福祉,所有區議員都應本住這個信念朝着這個方向去作新嘗試、突破既有框架。
結語
最後,葉錦龍寄語大家「唔係因為見到希望先堅持,而係因為堅持先見到希望。」就算我們勝出的機會微乎其微也好,都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在堅持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政權的無情打壓,因此大家在警察國家(police state)的威權年代中,言行需要份外小心。
葉錦龍用自己經驗作為堅持下去的例子,他堅信自己對於社區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自己幫助過的街坊都會把這份恩情銘記於心中,一定會有所回報。葉希望身先士卒,啟發大家對香港貢獻更多、對香港的未來有更多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