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第二回《流離》

我哋都成了迷途羔羊,喺熟悉又陌生嘅城市入面流浪。十二港人面對多條控罪,選擇瞓身一搏,結果被設局陷害,流落到中國嘅牢籠中,同身邊嘅親人離散;越嚟越多抗爭者選擇流亡海外,漂泊喺未知之中。而留低嘅我哋,則被困於呢場灰暗嘅迷霧之中,唯有真切嘅痛苦、記憶同信念,連結起流離嘅我、你、她/他。今期《學苑》以「流離」為題,我哋深信喺越係顛沛流離嘅時候,就越係要重新釐清並反覆重思、檢驗自身,令我哋嘅信念更加堅定。

〈苑論——由政治娛樂化到民粹導正〉以近年興起嘅政治娛樂化切入,分析出現喺台灣、美國與英國嘅民粹浪潮,談到民粹對處於後極權下嘅香港有何利弊,希望令各位讀者警惕民粹嘅崛起,避免作為民主基石嘅公民社會被民粹吞噬。利用民粹抗擊暴政嘅同時,我哋要避免被民粹反噬,小心導正民粹,普及公民教育。

新聞版分為校園新聞、社會新聞及國際新聞特輯。短短幾個月,港大管理層赤化加劇,校委會無視港大學生及教職員反對,強行任命兩名背景可疑嘅中國學者為副校長,其中一人更加疑似係中國共產黨員,數日後林鄭月娥更以必然校監之名委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李小加為校務委員,港大嘅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正喺度不斷被蠶食。再者,校方持續封閉校園,但放任親政權暴徒進入校園並破壞連儂牆,暴徒更加作勢攻擊學生,校方未有制止同追究之餘,更加收回學生會管理權同強行清拆連儂牆,背後疑有政治考量。校方亦都不斷打壓學生言論自由,公開譴責校園電視藉二次創作諷刺港大校方赤化嘅影片,威迫校園電視(Campus TV, HKUSU)將影片落架。另一方面,香港社會動盪不安,中港兩地政權勾結綁架十二港人,至今數月仍然音訊杳無。由港大出資嘅港深醫院同中國商討病歷互通,恐怕令港人個人資料洩漏送中。

國際新聞方面,〈同行:國際抗爭特輯 〉梳理咗南蒙古、泰國及白羅斯三地近期嘅抗爭概況,整合咗其示威背景、訴求、抗爭經過以及政權打壓民眾嘅手段,希望令大家知道喺追求民主自由、社會公義嘅道路上,香港人從不孤獨,世上仍有許多國家同地區嘅人與港人並肩同行,懷住一顆熱誠真切嘅心,務求為呢個社會帶嚟改變。

適逢區選一周年,學苑亦就此專訪咗兩位區議員——天水連線嘅伍健偉同西環飛躍動力嘅葉錦龍,望探討區議會於現今二零二零年嘅職能同區議員間對民生同政治兩者之間嘅取態,並探討「議會抗爭」嘅成效。

專題版「流離」,〈抗爭者共同體建構之於社會公義〉反思現時抗爭者共同體就政治立場以外其他公共議題嘅內部矛盾,提出藉共同體內深厚嘅關係建立社會上嘅道德責任一方向化解矛盾。香港步入後極權年代,〈後極權下重讀哈維爾:虛妄中擁抱真相〉帶大家重讀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嘅著作——《無權力者的權力》,解構後極權政體,審思我哋喺後國安法時代應該點樣自處。今期《學苑》亦邀請咗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江旻諺先生撰寫〈台灣撐香港:談政治庇護與未竟的法制化〉一文,希望探討台灣處理香港難民嘅時候遇到嘅問題,睇下法制上可以點樣改善。〈VPN絕對保密?〉簡述VPN技術,並探討背後嘅網絡安全問題,再同大家講下有咩其他技術啱用。

文藝版「以文字相擁」承載嘅係一份對文字之溫柔嘅感動:藉文字嘅力量,我哋可以向他者傳遞自身嘅意念同思想,喚起共鳴從而撫平傷口,於靈魂中相擁。〈薄如蟬翼的愛〉講述一對情侶到異地旅行,過程中雙方慢慢摸索現有關係嘅缺失,並望鼓起勇氣突破社會偏見。〈彳亍〉講述患病嘅主角離開咗自己嘅城市療傷,遇到同樣境遇嘅青年後被開解,面對自己嘅軟弱。〈淺談太宰治的軟弱與溫柔〉談到太宰治嘅人生經歷,指出呢名以《人間失格》、厭世聞名嘅文豪並非只有傾頹嘅一面,而其文字嘅本質為明亮並溫暖嘅。〈慢一拍的黑膠熱潮〉則專訪獨立唱片舖Analog Dept,探討喺連鎖店之外,獨立唱片舖現時喺香港嘅價值同定位。〈淺談諾蘭戲藏的哲學〉重睇諾蘭導演所執導嘅數部電影嘅情節,探討諾蘭對人嘅記憶、愛、人性同時間等嘅哲學觀。

此外,今期學苑亦設〈手足家書〉一欄目,聯同守護港大聯署小組、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彭家浩合作,為收集同學嘅心意同信件轉交畀身陷囹圄嘅手足,向獄中義士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