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專訪】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選舉實體投票將於明(11 月 14 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舉行,四名候選人將競逐一個席位。本報訪問本科生代表候選人梁文謙 (LIANG Wenqian)和鄧俊彥(TANG Chun Yin),了解其政綱及理念。本報曾嘗試聯絡候選人 CHAN Chun Wing,未獲回覆; 候選人蕭正元(SIU Ching Yuen)則曾回覆本報電郵,表示願意接受專訪,惟其後未有繼續回覆。
專訪候選人鄧俊彥之專訪內容如下。
問:請簡單介紹自己。
鄧:大家好。我是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候選人,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三年級生鄧俊彥。我曾擔任利銘澤堂宿生會外務副主席,亦是現任舍監及舍堂導師遴選委員會本科生代表之一。我先前參與校政時,正值港大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發生了很多事情,例如針對校長的五個指控及校委會風波。時至今日,這些事情已經趨向平息。我覺得是時候繼續我們在風波之前討論過的行動,例如對大學管治的恆常性評估,又或是重新探討重建學生會的可能性。我希望運用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的身位去推動這些事情。
問:請介紹你的政綱以及你最希望在任期內完成的工作。
鄧:我的政綱主要分為校委會內、外兩部份。就校委會本身,我最想推動對於管治架構的恆常性審視。這是以往曾做過的事,也有協議討論此做法,例如於 2003 年的報告(編按:「與時並進」報告書,俗稱《賴能報告》 Niland Report),以及大學與教資會簽定的《三年期大學問責協議》;港大更在該協議承諾於 2022 / 23 學年評估管治架構。今時今日,因為學生不清楚、不了解現時校政,我們更需重拾此事;早前的風波不透明、不公開,學生作為最大的持份者,反而難以清楚知道校委會內發生的事。另一個考慮是校委會主席的任期即將完結,我們需要探討這會如何影響大學領導層以及校委會內的權力關係(dynamics)。
校委會以外的政綱會是一些與學生較切身的事情。最主要的是重建學生會,這亦是我最希望在任期內完成的事;我覺得一間大學應該要有一個學生會,從而團結學生的聲音。與此同時,校園設施長期損壞,為人詬病已久,能否有匯報機制確保設施能更快修復?
問:你方才指校政有欠透明,你希望如何改善?
鄧:首先要思考校政不透明的原因。透明度問題不是因為有人或組織故意隱瞞,而是架構設計本身有欠周詳,本身沒預料同學需要有話語權,需要知道發生了的事;同學作為校園內最大的持份者,本來就應有知情權和話語權,絕對不能說校委會或大學管治委員會已有學生代表,就算是有話語權和透明度。既然問題出於整個架構的設計,就需要由專家學者宏觀地審視整個制度,研究改善方法。舉例說,校委會事務不透明的主因是絕對保密制,校委會現時只允許校委會主席代表校委會發言;我們可以如何調整此制度,以兼顧保密性及問責精神呢?除此以外,我們可以如何在不同的地方賦予更多權力給學生代表,乃至建立學生會,令所有事情更加公開透明呢?再進一步,我可能會在校委會會議上動議、提醒校委會,我們有責任審視大學管治;《賴能報告》建議校方恆常審視大學管治,而早前校方在與教資會簽定的協議中亦承諾於 2022 / 23年度審視大學管治架構,但最終落空。
問:你預料重建學生會的具體工作會是什麼?
鄧:學生會要反映學生民意,一定要代表全體學生,所以重組學生會最終一定要設一個關卡,讓全民決定是否接受、認可,決定新學生會的組成方式,並制憲列明其權力和限制。這是最後亦是最重要的一步。由於要令大家信服,在公投之前必須長時間諮詢學生;現任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曾建立預備委員會討論新學生會的組成,而我亦曾是委員會一員,當時有一些討論成果,也曾與校方討論過;我們可以在這些工作基礎上再作諮詢。有甚麼合用、甚麼不合用是後話,但它可以作為未來工作的基礎。
我會再聯繫學院學生會、體育聯會、文化聯會、學社聯會和宿生會,亦需要確保所有同學有話語權去決定自己想要的學生會的樣貌。與此同時,我也要與校方保持溝通,了解他們的顧慮,取得平衡。
問:你希望重建的學生會有什麼不可或缺的元素?
鄧:如果要用一句說話去概括,可能是以前的學生會會訓「團結一致、獨立自主」。只談會訓很空泛,容我將其具體化。第一點關乎團結一致:學生會的核心一定要由全民公投選出,以前這個核心就是中央幹事會;此核心要有全民的賦權,才可以代表完整而團結的全體學生,否則,新學生會不能反映所有學生想法,對外不會有一定話語權;對內,這個學生會也無意義,因為它並非對全體學生負責。第二點關乎獨立自主:學生會要有獨立性和主權,它應該要掌控一定程度的校內資源。如果學生會所有事務都由校方控制,便會無法運作,因為它沒辦法自行決定一個活動——無論是學生會自己舉辦的活動,抑或是屬會舉辦的活動——舉辦與否、舉辦方式、帶給同學的體驗、服務同學的方法。一個不能自行決定這些事情的學生會,並非一個健全的學生會。
我相信校方樂見這兩個元素,亦不會有太大反感,因為只有這樣的學生會才能展現香港大學的學生是一班有領導能力,對民主法制有深刻認知,可以將它實現於生活的人;這才是能被稱為未來社會棟樑的大學生。
問:你剛才提到學生會核心要由全民公投選出,請評論以前學生會中央幹事會選舉的投票率。
鄧:我覺得未來投票率只會愈來愈低。我留意到大家似乎愈來愈不希望參與校政,即使以投票方式參與亦如是。我覺得這是不好的現象;以前的學生會,或者現在的任何投票都是一個學生反映自己意見的空間和機會,而這可能在未來「買少見少」。若果我們認可民主法制的概念,我們更應用投票的方式守護之,而不是因為覺得無用而甚麼都不做,這只會令民主的制度——就算有——慢慢被我們的不作為磨滅。
問:你即將卸任舍監及舍堂導師遴選委員會學生代表。請簡述過去一年的工作及與校方的合作情況。
鄧:我過去一年最主要參與了孫志新堂的舍監遴選。我是唯一一個學生遴選委員,當時與幾位校方高層溝通:到底學生想要一個怎樣的新舍監,會希望舍監有甚麼特質?當時花了一番唇舌去讓他們明白學生的聲音的重要性。一開始,校方沒有要求幾位舍監候選人去孫志新堂與堂友見面,讓堂友發表意見,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部份,就問校方可否作此安排,讓我們聆聽堂友的意見。最後校方補做了,亦如堂友所願,選了當時三個候選人中堂友較喜歡的一位。當時的溝通順利,基本上就是我表述自己對於舍堂文化以及舍監需要具備的特質的理解,亦嘗試轉達孫志新堂方面的想法到遴選委員會,合作算是和諧。
問:請評論過去一年校委會風波。
鄧:我估計廣大同學與我的理解都相同:整件事很不透明、很混亂,大家會感受到似乎有事發生,但又不知道實際上發生了甚麼。大家只知道,一下有人發電郵、一下有人出新聞稿,或者外邊有很多記者報導;校委會裏面發生了甚麼,學生其實一知半解,並不清楚。我覺得此事顯現了管治架構一個很大的問題:原來大學最大的持份者可以對於大學的最高層管治一無所知;當校委會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我們知道的原來只有這麼多。
另外,此事亦令人對於港大未來產生一定擔憂。這場風波顯現校長與校委會主席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不和,這會否影響兩位未來繼續領導大學管理層,或影響大學未來的發展方向?不論用常理思考,抑或訴諸以往的管治報告,都會認為兩位的共同管治對大學管治非常重要。如果他們不能良好協作,會對大學管治有很大影響。當然,我希望這件事已經處理完,但另一個延伸的問題是到底未來校委會主席會否獲校監延任,這也會影響校委會未來走向,從而影響大學未來的管治。
問:近年大學管治架構學生代表選舉投票於網上舉行,今次選舉改設實體投票站,你對此投票安排有何評論?
鄧:我自己覺得沒有太大問題。我猜忖校方作決定的時候,有一定考慮。他們可能覺得實體投票會令投票更加透明、公開;每一張選票都實實在在地寫了出來,電子投票則可能會擔心有造票的情況。至於實體投票的壞處,則可能是投票成本增加,從而可能令大家更不願意投票。但整體而言,我覺得分別不算大,我相信會投票的同學應該不會因此安排而不去投票。
問:你最後想對同學說的話。
鄧:我最近看了杜琪峯先生的 BBC 專訪。他的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香港已經失去靈魂。我對於港大有好相似的感覺——港大在失去學生會之後沒有了靈魂。我覺得港大的靈魂應該能反映我們是一班有思想、有行動力的學生,而這正需要一個學生會來反映出我們有自己的意見——不只是被選和當選的同學,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同學,都選擇以投票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去選擇自己所相信的價值的那一刻,就是港大的靈魂。這好像在港大「買少見少」,所以我非常希望在任期內可以重建學生會,為港大帶回靈魂。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