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 Undergrad, H.K.U.S.U. Instant News

曾俊華接受學生媒體訪問 稱對選情充滿信心

 

【學苑專訊】行政長官候選人曾俊華今日( 3 月 25 日)於其競選辦公室接受 4 間大學和 1 間中學的學生媒體訪問。曾俊華回應有關競選形勢、選後去向、學生自殺、社會兩極化及與北京關係等問題,他強調對選情有信心,沒有作落敗的打算。

曾俊華在多項民調均領先其餘兩名候選人,被問到民望作為他最大的武器,其他選委有否因其民望高企有所動搖。曾指民望「並非武器,而是儲備」,一個領袖需要累積足夠民望來推行不同政策。他續指自己既需要過半數選委支持方可當選,未來 5 年亦需要 735 萬港人的支持,管治方可暢順。

集會選址中環 曾:與佔中無關

曾俊華昨日於港島多處巡遊造勢,並於傍晚在中環舉行集會。曾指兩年半前佔中曾在附近發生,期望活動可為該處賦予另一個意義。被問及在中環集會是否肯定佔領運動的意義和價值,曾俊華重申佔中運動破壞法治和影響經濟,集會選址中環並非全因為該處曾發生佔中。活動賦予的「新意義」是指市民可和諧地聽取候選人的理念,毋須以矛盾處理目前的問題。

回應林鄭不點名批評 曾:說法沒有理由

行政長官選舉另一候選人林鄭月娥早前接受有線專訪,不點名批評其對手競選期間分化市民,當選後難以團結社會。曾俊華回應指有關言論沒有理由,又稱自己能取得泛民和建制兩方選委的支持,與其他候選人不同,是團結的代表。他強調不止要爭取 1194 個選委的支持,更要爭取全港市民的支持,才可做到真正的團結。

曾俊華亦指出社會對林鄭月娥有太大成見,不少人把她「魔鬼化」。曾稱與林鄭認識和共事多年,認為對方是個好人。他表示雖然選舉期間批評較多,但其餘兩名候選人同樣為香港做事,希望香港更好。

擔任公職多年 不相信失中央信任

曾俊華回應與北京關係的問題時重申,自己由 1982 年加入政府擔任公務員,主權移交後曾出任海關關長、規劃地政局局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和特首辦主任,均需要由北京政府委任,可見中央對他的信任,不相信短短兩個月的選舉工程會失去北京政府的信任。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日前撰文羅列中央不信任曾俊華的原因,抨擊曾成為外部勢力和泛民的利益代表。曾回應指任何人都有言論自由,不認為中央因此干預選舉,並表示已發聲明糾正文章的錯誤。

獲民主派支持 不承認「民主之父」之稱

負責協調民主派選委的民主 300+ 早前宣布將投票予曾俊華,曾被問到其政綱包含不少泛民不支持的政策,例如按照 831 框架重啟政改和推動 23 條立法,若當選後如何確保施政得到各方支持。曾表示已闡明自己立場,泛民有深入討論後才支持自己。他續指 831 是現有法律一部分,推動政改時不可不理會。他重申會盡快啟動沒有前設的政改諮詢,並會如實向中央反映港人意願,希望得到中央、立法會和市民三方面的支持,達成共識。至於 23 條立法,曾俊華認為是憲制責任,他認為應該盡快開展工作,並相信在高透明度的過程下可得到市民支持。

有網媒昨日上傳一張曾俊華落區時,有支持者舉起「民主之父」的標語之照片。問到曾俊華對此有何評價,他認為有更多人比他更適合此稱呼。曾表示,民主作為香港核心價值之一,即使如此,民主的形容在世界各地亦有不同演繹,而此理念需要市民共同推動方可使其變得更具體,並非一朝一夕可達到,故他不認同此標籤。

曾稱其言論無變 否認單靠公關取勝

有學生引述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期間,屢次否認與特首梁振英有不和,但早前則直斥梁振英不願與民主派溝通。被問到現時的言論是否只是討好市民,當選後會否改變,曾表示自己所有言論都是真心說話,整個管治團隊有需要一致支持相關政策,但各自的理念或有差異,故其言論仍然一致,只是從不同角度出發。曾稱自己並不擅長說話,不會用語言欺騙人。

曾俊華的公關團隊一直被讚揚比起其主要對手林鄭月娥的團隊優勝。被問到高民望源於其政綱還是公關技巧,曾俊華表示不相信一個沒有內容的東西能依靠公關取勝,香港人不會輕易接受一個只靠包裝的政治人物。他的公關團隊一直將其內容宣傳,爭取市民的支持。

關注學生自殺潮 曾:應收集更多青年意見

曾俊華被問及對現時「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架構上學生比例不足以及政府當局處理學生自殺態度上的看法。曾表示不清楚該委員會之運作,因而無法評價,惟他認為要提高青年人參與比率,利用實體與及網上渠道,從而收集更多青年人的意見,更有效推動與青年人相關的政策。曾認為,連串自殺事件反映社會存在大量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則可透過提高師生比例,令學生情況更容易留意;同時收集大數據,使學生在網上的看法得到關注,協助跟進個別學生狀況。

有學生問及政府資助的學士學額多年來都沒有顯著增長,會否考慮增加學額以減低學生的壓力。曾俊華表示有關建議要視乎教育局的判斷和大學的配套,又反問多少大學學額才算足夠。曾稱明白父母希望子女能入讀大學,但他認為並不必然。以德國為例,他希望香港能透過職業教育來推動技術培訓,為飛機維修、三維打印等新興行業提供人手和技術支援。

回應陳文敏事件 可討論取消特首校監必然制

港大校委會於 2014 年否決任命陳文敏出任副校長一職,引起校內外極大爭議。被問及一旦當選如何保護香港教育的核心價值,曾俊華表示教育局過去數年過度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自己則偏向支持院校自主,認為校長和老師有權決定學校的決策。他續指特首必然成為大學校監的制度是歷史原因,但實質擁有大學管理權的人是校長。他強調自己支持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若當選特首會讓校長自行決定政策。

曾俊華表示會提供空間討論應否取消特首校監必然制,如有需要便作出修改。他認為特首擔任大學校監只是禮節性質,如出席典禮,並不會為大學作出決策。

另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是胡國興。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明日( 3 月 26 日)於會展舉行, 1194 個選委屆時將選出香港第四位行政長官,新特首將於今年 7 月 1 日正式上任。

下一則
上一則
2017 年 3 月 25 日

關於作者

學苑編輯委員會